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八节 昌化到了(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乍舌。虽说误差率低于5%,不到01度,但是换算成长度就是9公里。在浩瀚的大海上,这点误差足以造成很多致命的错误。难怪早期的航海者更喜欢沿海岸航行――毕竟海岸的地标测量更为准确。

    第二天,勘探队员们对港湾的一部分进行了勘测,海军测量了水深,选定了若干泊位。周边的自然环境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本地十分贫瘠,基本上没有大的天然河流,吃水比较困难。耕地稀少,树木更少。

    “如果能解决工业用水问题,到是一工业开发的好地方,根本不占农地,也不破坏环境。”王洛宾实地调查之后感叹,“环境已经够差了。”

    第三天一早,船队继续出发。又经过几天这般的走走停停的考察活动,终于在第五天中午,船只来到了昌化江入海口。这里昌化江分南北两江入海,南江口名为三家港,北江绕县城南下入海名乌泥港,离县城比较近些。是昌化县的主要港口。

    但是从林传清的望远镜里,北江的乌泥港显然不适合停泊,有大片的淤积,除了一些小渔船之外,没有一艘船停的影子。

    李华梅对这里的水文条件相当熟悉:“三家港吧,乌泥港200料的船都会搁浅。”

    于是船队就改停在南江的三家港,船驶入港湾的时候,看到岸上有几个村子,还有些断壁残垣。看模样似乎过去是军队的驻地,现在荒废了。

    春天正是旱季,昌化江的流量很小,一条条河道干涸地晾在那里,出河床雪白的细砂和枯萎的水草。昌化江在北岸是一片平原,江边的植被大多被破坏的很厉害,形成了类似非洲草原一般的干枯的热带草原环境,不少地方还有沙丘,深入内地很远。

    平原尽头是一组连绵的山丘,植被还属茂密,目测高度大约在200~400米之间。昌化江的南岸,也是一片平原,隐隐有水田和一座城池――应该就是大明的昌化县城了。

    “文总说的海尾镇石英砂矿在哪里?”白国士问。海尾镇石英砂矿是这次勘探的重点目标,本地的石英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