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肴都是些过去在另一个时空公私宴请常见的品种。连摆台的方式都似曾相识,不由得会心一笑。
因为是雅集,所以并不定席安坐。因为算是几位公请郭逸,就推他坐了首席,郭逸也不推辞。
席面上不免扯些各种澳洲的奇闻棋事之类,好在拜互联网之赐,郭逸脑子中乱七八糟的东西倒是不少,从天文地理,到社会新闻,反正尽可以拿来编排。他知道这番话不过是个引子小要紧的话题必然在后面。
果然,酒过三巡,吴芝香便直入主题了,原来这几个。人虽然是官宦子弟。但是一直在广州居停,也沾染了些商贾之风,手里“略有些私房银子”要搞些“营运生发”的事情。
营运生发,说起来容易,对他们这样的官宦子弟来说却又不大方便。生意场上的道道,他们懂得不多。也不敢贸然插足。放债虽然获利多,但是风险大,还牵涉到官声的问题,若是给哪个,“都老爷”或是六科给事中之类的人物风闻了奏上去。最轻也得闹个,“与民争利”的考语,大大的不妥。
最容易也最稳妥的就是找个合适的大字号存款取息,即稳妥又无人说闲话。但是吴芝香又嫌利息太低。
思来想去,这广州城里最能赚大钱的买卖就是做贩洋的生意,一船船的瓷器、药材、生丝、茶叶运出去,运回来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谁看着都眼红。吴芝香就一直在动这个念头。
但是吴芝香的父兄虽然在京任官,卓竟不是什么耸红的大佬,董季重的爹只是个,副将,武官的品级向来不值钱,何况又是外地居官,本地也无人巴结,挑他们“插花”带货或者入股发笔小财。要自己乘船出海经营,听说风波险恶又有海盗出没。两人实在没这个胆量,委托他人。又放心不下,,
董季重也在一旁插话,“说是贩洋包赚不赔,可是海上风波险恶,郑孽”他顿了一下,“郑芝龙虽然就抚,但这海上依然是无风三尺浪,险恶的很!”他苦笑道,“我们是空有银子,使不出去啊。”
这番话甥甥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