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这样巨大的玻璃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仅是镜子,紫珍斋卖得东西以新奇为上,许多都是本地从未见过的 本地没见过也就罢了,以李洛由这样经常来往澳门,与红毛人颇为相熟的商人也没见过。
李洛由为了馈赠方便,在紫珍斋里采购了许多新奇的玩意,分储几处,便于随时取用。
当下取了一面紫珍斋的鹅蛋镜;一盒的十二色玻璃瓶装蒸馏花草香水;一盒银托口红棒,最后又取了一盒珍珠,这可不是紫珍斋的东西了,而是真正的“东珠” 辽东的珍珠以大而圆润著称,远胜于广东将近枯竭的“合浦珠也是他经常贩运的货物;
给林百户准备的就简单多了,预备了一张虽近新出的德隆银行二百两见票即兑的汇票。这东西用着真是方便,起码送礼行贿就不用公然扛着箱子去了。
李洛由当然知道这不是德隆的发明,唐代即有“飞钱”他在澳门也见过婆罗门商人和葡萄牙商人使用汇票的,这种银票说白了就是汇票。只不过他从来就没想到过要把这种体制引入大明。没想到这德隆还真就引进来,也给它在这一带办成了。当然,这和紫珍斋的大掌柜郭逸,以及广州的高家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一他很怀疑这所谓的德隆就是这两家作得幕后老板。
吃过晚饭,李洛由在书房里将两个外国人请来秘会。
“来,我们小酌一杯,边饮边谈。”他从柜子里取出三个酒杯和一个黑色的酒瓶。这是千里迢迢从欧洲运来的葡萄酒。李洛由不怎么喜欢这种酸涩的酒味,更不喜欢没有下酒菜这么干喝,纯属为了点缀应酬外国客人。
“谢谢了,您这里永远都有出人意料的好东西。”夸克穷眉开眼笑。这个英国商人时穷时富,落魄的时候常在李洛由在澳门的公馆蹭饭。
“谢谢马阳春看到有酒两眼放光。他到澳门三年多,官话已经说得很好,和李洛由也相熟。不过他当初可是澳门耶稣会中一个让人敬而远之的人物 此人身上总是散发着野兽一般的臭味,连他的同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