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急迫之事,官员们也还是一味得推谭,实在推不过去了,就摆出一副官面孔吓唬人。若是上书的人是地方士伸之类的人物,还有主官的师爷幕僚出来应付一番,说几句不着四六安抚的空话,若是一般的百姓,就要挨衙役们的鞭子,搞不好还要吃上。
澳洲人的官府比大明高明百倍!刘大霜心里说,忽然一惊,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很不好。当下按奈住内心的波动,朝向亲威们看去。
“还是要丈田?!这如何是好?”有人急了。
“这也无法”。刘大霜对此事已经不再有太大的兴趣,“澳洲人是铁了心要做此事了他缓缓道,“论理,他们说得也不算错,现今的征粮,真是弊端丛生,害民不浅
“老爷!我等久居乡间,自然知道其中的弊端。然而若要把田亩丈清我等还有活路了么?”
刘大霜对自己的这个亲戚有点反感一他好歹还有个可以诡寄土地逃税的进士亲戚,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又如何呢?不也勉勉强强的活了下来。刘大霜毕竟是大儒,明白事理,知道这粮赋败坏,很大的程度和士仲滥用免税特权有关。
如果澳洲人真能把本县的田亩厘清,赋税上能均平些小民们倒是可以缓过一口气来。
正沉吟着没说话,门上人来报:黄禀坤来拜。
“快请。”黄禀坤是和他一起发起上书的人,现在有了皿复。自然也得通知他 还有其他联名的人,这事情正可以让黄禀坤办了。
只”伯父!清丈田亩,厘清田赋的事情,就是朝廷也不敢轻易办理 原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但是这圣恩雨露,洒不到小民的头上啊!”黄禀坤听了他的想法,赶紧说道。
“我担忧的也正是这事刘大霜知道黄禀坤所言非虚,他平日里在读书的时候,隐隐约约的有一种感受,那就是历代的朝廷想要革除什么弊政,或者是为百姓做点事情的时候,总是会越改越坏。
“就算是澳洲人真想为百姓做事”黄禀坤劝道,“但是丈田、清理赋税的事情千头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