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的情况,总不能军队搞三等九级,政府也搞三等九级吧。应该允许各部门搞自己的
“这样就无法做级别对照了。你看,老行政级对应的很清楚,口、侣级对应正营、副营、正科、副科,一目了然。”马千瞩对这套体制念念不忘。 “这样的级别对照没意思都德一晒”“我自己就是转业军官。这套东西还不清楚?所谓的对应级别根本没用,最多算个参考。只有在自己本单位才有用处!”
“我看现在先采用职、级分开体制萧子山提议,“职务是“差使”另外有一套级别制度,由这个级别定待遇级别”
“这不成了大宋的寄禄官制度吗?”
“的确是一点这个感觉,不过我觉得这样可以解决年资的问题。”萧子山说,“其实去年我们搞得工人定级的时候也谈过这个问题
当时这个问题是由都德提出来的,即一个工人如果长期不能晋级的话,势必会造成收入徘徊在低层次上长期不能提高。现实的干部体系中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因为能力问题、职务本身的关系或者高级职务总量限制,总有一部分人到了一定层面之后无法再提升到更高的级别上去,这样一来,他就长期被滞留,工作热情慢慢消退。
有时候为了解决待遇问题,就会不得不按照年资提升人员。这在军队体系里问题不大,军队的士兵是流动性的,他们无需晋升。而军官是少数,按照年资晋升不会造成官多兵少的局面。政府机关里的公务员很少流动,时间久了往往就会出现许多诸如“正科级科员处级科长。”甚至“正处级科员。之类的现象。
马千瞩过去提出搞得出级行政级制度。本质上还是和职务挂钩的。高职务对应高行政级,也对应高收入。还是不能解决不能升迁的低级干部的收入问题。
“比如我们计划 中的警察局的基层单位驻在所,一个新毕业出来的学警很可能要在一个地方当驻在警一辈子。警察也是人,也要养家活口,如果我们长期让他停留在低水平收入上,不可避免的会促进他违法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