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四节 基层建设(第6/8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结的力量,尽快的将政权在最基础的级别上建设起来,做到村村有干部、有警察、有政权机构……”

    “没错,你开会很仔细么。”熊卜佑随口夸奖着,心想这女孩子还真上心,看来也不是绣花枕头一般的人物。老熊一贯认为人有没有本事问题不大,关键是肯不肯上心去做一件事。

    按照民政委员会的计划,利用澄迈大捷之后民心的转变机会,在外县渗透接受县级政权,而在临高,全面推行政权下乡下村的活动。

    现在他们已经在公社体制下健全了各村的基本政权,下一步就是要对全县的其他村寨进行政权建设。杜雯和董薇薇对十三村地区进行的政权下乡已经取得了效果,村级政权全面建立起来。

    关于村级政权如何建设的问题,政务院、元老院召开过好几次专门的讨论会。最后成型设计的村级政权是按照旧时空的模式的翻版,不过针对本时空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改变。

    政务院大致确定:县作为未来穿越国家的基本单位,而县以下由三极政权组成――县、公社和标准村。

    其中标准村是最基本的政权机构。而公社担负着直接领导控制各个村的职务。大部分的行政事务将通过公社来下达和完成。

    大体上,每个村有村长,村长下面有一个村委会,村委会有生产组长、妇女组长和民兵组长三名常委组成。这四名“村级干部”不受薪,但是享有补贴。这四名“村级干部”的人选,直接由上级部门指派,可以是本村人也可以是外村人。

    村干部不采用选举制,元老们认为在现阶段采用选举制是毫无意义的,农民对选举这一新鲜事物了解很少,不懂手中的权力,也不理解公职的意义。很容易造成村级权力被窃取。

    “……农民一般都不大愿意出头,这是乡村民主的一个特点,”做过很多社会调查、田野调查的方敬涵在讨论会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不仅是害怕担负责任或者担心利益受损,还有一种害怕被嘲笑的情绪在内。”

    从历史上的经

-->>(第6/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