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一扫而空。
王赐深感惭愧:他知道换作自己当县令,亦不能做到澳洲人在临高治理的十分之一――连百分之一恐怕都做不到。所谓治国之才根本就是空谈而已。
显然,澳洲人有他们自己的学问――他们根本就没把儒学看在眼里,对临高本地士子的种种“示好”,在王赐看来更多是一种姿态而已。
本地的士子们却还浑然不觉,还以为澳洲人尊崇儒学。不少人甚至对澳洲人的“格物之学”产生了兴趣,茉莉轩书院的图书馆里添加了不少格物致知的书籍,借阅的士子们还不少。平日里,澳洲人还不时组织士子们去参观农庄和工场,现场讲授格物之学,吸引了不少士子。如此不动声色的以夷变夏的手段,让王赐很是担忧。
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叹息一声,拿着请柬往里走。
在广场上挤挤挨挨的准备入场的人很多,许多人穿着髡人的常穿得布制对襟短褂――从王赐见到澳洲人的第一天起,似乎他们就没穿过其他类型的衣服。也有些髡人穿着没有扣子的对襟短褂,还有极少数人穿着胸前敞开一大块,露着里衣的短褂,脖子上挂着个各种料子颜色和图案的布条子。仔细看,这布带子是紧紧的箍住脖子的。
髡人如此的装束王赐还是第一回看到,不由得纳闷:这要是给人揪住了,岂不是大大的不妙。
真髡和假髡虽然穿得衣服看上去差不多,王赐还是很容易的就把他们分辨出来了――真髡神态自若,谈笑如常;假髡的脸上则透出即兴奋又不安的神色。不论真髡假髡,个个胸口都挂着大小不一的金属牌子,有的人甚至有好几枚,在煤气灯的光芒下闪闪发亮。
当然最为惹人注意的是女髡们的穿着,王赐早就听说过女髡们穿着大胆,“有伤风化”。此时排队等候入场的四五个女元老,个个都穿着露着小腿的裙子,有人干脆连大腿都时隐时现。其中一个高挑的女髡,身穿黑色裙装,露出两条白生生的长腿,腿上还裹着红色的渔网。上身衣服就靠着两根缎带挂在肩上,酥胸半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