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德在连续召开几次香港开发的工作会议之后认定:香港的定位是贸易窗口、军事基地和物流转运中心。
香港的地理位置处于珠江口,舰队以此为基地可以屏蔽珠江,阻止敌对势力对珠江沿岸的袭扰。目前官兵被元老们打得大败,沿岸的村寨自卫体系又被摧毁,海盗乘虚而入的话,珠江沿岸的经济民生将受到严重破坏。
作为对广东的威慑:广州有任何的异动,由香港派出的干涉舰队可以在一昼夜就兵临广州城下,较之于过去接到消息再从临高出发的漫长时间来说,反应速度大大提高。
香港正处于厦门到海南航线的中间位置,郑家舰队要进攻穿越众的话很难避过驻香港舰队的耳目,穿越众可以得到提前预警。而穿越众要进攻郑家的话,香港则是个很好的前进基地,大量的补给品可以就地筹措而不必从海南起运,补给线短了一半。
这个基调定下之后,香港岛的发展规划也就被缩减了。工业方面,经过殖民贸易部的努力争取,最后总算保留了一个船厂的项目。就近使用木材和人力批量建造运输船只对企划院来素后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的,另外造船厂本身还可以为过往船只提供修船的服务。
轻工业部原本打算在香港搞一个食品加工厂,现在因为缺水也只能暂时取消了,具体要看勘探队对香港淡水资源的调查结果。农委会的屯垦计划保留。屯垦本身是政治账大于经济账的,屯垦居民点本身也担负着驻守的任务。
企划院根据香港的地形地貌,再参照临高目前的经济规模和能力,决定香港的开发区域将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海湾的南北。也就是本港北面的小冲击平原和九龙塘一带的平缓坡地。
现在已经屯驻在港岛的海军巡逻舰队正式改编为海军香港分舰队,在香港设立海军香港根据地队。驻在维多利亚港南岸的西环。陆地防御方面,除了珠江口分遣队已经在鲤鱼门、急水门、番鬼塘等地设立的哨所之外,在北角和西环的龙虎山建立永备要塞,形成最初东西两个支撑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