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七节 马袅工业区(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南省的经济开发区。不过在旧时空,尽管取了一个吉利的名称,金牌开发区依然步履维艰,89年的滚装码头项目、93年的600万吨/年炼油项目等一系列大型项目都未能落户在此。到21世纪初这里还只是一处工业用地的储备地。

    本时空里企划院把这里定位于未来的临高的重工业区,由于红牌开发区在旧时空一直磕磕绊绊,企划院最终把这里定名为“马袅工业区”。

    原先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穿越集团的钢铁、重化工企业一般设在文澜河河口地区和百仞城外。即受限于可利用的土地面积――沿河大多数是开发多年的水田,用来做工业区对农业来说是一种浪费,水稻田地基的建筑处理也很麻烦――发展潜力有限,又有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企划院在规划中将钢铁、化工产业的大型化生产基地逐步转移到马袅半岛的开发区去。

    澄迈战役之后,元老院的势力扩展到了整个海南岛,原本临近前线的马袅半岛成为了临高政权的统治核心区域。马袅公社属于“久经考验”;琼州海峡的制海权由海军控制,而伏波军的陆军基地就设在马袅公社。新建的钢铁和重化工工业区安全有了可靠的保证。

    马袅半岛三面临海,东临红牌港,北临琼州海峡,距离海口卫所65公里,距离临高县城12公里。建筑总公司规划的开发区由东西部二个组团构成,规划面积205平方公里。这里的土地开阔平坦,大部分是旱地,仅有少量水田。基建条件好。当地的全部常住人口仅有马袅公社的将近一千名盐场工人和家属,没有需要大量搬迁的居民点。适宜搞成片开发的大规模工业区。

    开发区本身有拥有红牌港这一天然港口,区内海岸线总长约为165公里。有一定的建港条件。企划院在临高县内的实施的道路建设:“小十字路“计划已经完成。当时为了备战而紧急开工的博铺-马袅公路在几千战俘劳工的日夜建设之下完成了路面铺设工作。开发建设工业区的的交通运输环节已经得到初步解决。

    按照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