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要去得――这有名的大明销金窟,据说是美女云集的地方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梅林很想体验一下。顺便也验证下古人的审美趣味是不是真得很特别。
街道上的繁华让人很难相信这是大明即将覆灭的末世。尽管“建虏”、“流寇”的活动已经愈来愈多的出现在大家的耳中,各地又是连年遭灾,“哀鸿遍野”、“饿殍载道”一类的消息不断风闻。连过去不常听说的“易子而食”的可怕讯息也有所闻……到处是灾荒、败仗、加派、民变的消息,国家的局面一天乱似一天,连一向堪称富庶的江南,米价也上涨到了每石三两银子――大明开国以来,江南的米价还从来没有这么高过。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未曾给这个江南都会投下一丝一毫的阴影。
然而,许许多多令人不安的影子也可以出现在这里,操着南腔北调的口音的,不仅有官绅、大户们,也有许多是流民乞丐――街上这样的人明显增多了,而且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冬天,城内各字铺收拾的“路倒”尸体也比往年多得多。从各地逃荒来得,尤其是从江北、安徽等地来得难民是如此之多,大量卖身为奴的人挤满了城外的人市。以至于人口的价格直线下跌。
一直陪同在轿子旁的起威南京分号的大伙蔡宜邦这时候喝止了轿子,微微揭开轿帘子,对周洞天说道:“老爷!前面就是三山街了。请老爷示下,去哪家书坊?”
周洞天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答,他的目的是考察本地的刻书业,久闻明代的三山街是当时江南的刻书中心,所以他才慕名而来,但是具体到去哪一家就不知道了。
沉吟片刻,他说道:“我们就在此地下轿,到街上走走瞧瞧,关照轿子在这里等候。”
“是。”蔡宜邦应了一声。在他的一口南京官话的指挥下,轿子打横,周洞天从轿子里出来,舒展了下腰身――抬轿子的人固然辛苦,但是长时间坐轿子的滋味也不见得好受。轿子里可不是沙发椅,连藤椅都不是,乃是标准的硬木靠背椅,坐轿子的人只能端坐期间,身子还不能乱动,外人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