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零六节 标准化船(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改、901和621工程占满了全部生产能力。要再安排建造专门的运输船完全没有可能了。

    此时,在香港负责组建船厂的施建涛主动要求承建运输船。为此他特意回到了临高,专门求见邬德。

    “香港船厂能行么?”邬德很是怀疑――在企划院的物资人员调拨顺位中,香港船厂处于很不重要的地位。香港造船厂设立的最初是以船只修配维护为主的。只建造了一座供小型船只使用的干船坞和若干座船架。基本是座沙滩船厂的水平。大型设备很少,训练过的劳动力也不足。施建涛到了香港之后不得不努力的招募广东本地的船匠来工作。

    施建涛要在香港“下饺子”大量造标准化运输船的建议已经提出了很久,企划院出于扩大船只产能的考虑批准了他的扩建计划,最近刚刚安装完成一座简易门吊。

    企划院在香港投资建造的一座木材加工厂最近也进入了试生产,这座工厂倒不是为了造船厂配套准备的,而是为了能够就近加工利用广东福建的林业资源,避免大量的原木运输,节约货运吨位。有了木材加工厂,对造船厂来说也是有利的条件。

    “我有这个信心。”施建涛早就准备好了全套的方案和图纸。这时候他赶紧呈了上去。“我们的思路是标准化造船――类似自由轮。”

    “嗯。”邬德点了下头。标准化造船不是什么稀罕玩意。目前搞得854、901之类也是标准化的船型。

    “您很清楚,我们最缺少的是运力。对我们来说扩大运力必须扩大造船。要扩大造船数量就得提高生产效率。”施建涛侃侃而谈,“所以我们设计了贯彻‘自由轮’思路的‘和谐轮’。”

    “和谐轮。”邬德的脸色呆滞了下。

    和谐轮既不和谐,大部分也不是轮船,只是参考了美国二战期间建造自由轮和胜利轮的思路,采用标准化图纸,使用大规模量产的标准件,使用流水线生产的办法大批量建造的货船。

    就像美国人建造的自由轮并不是只有一种,临高建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