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我明白。我保证完成任务。”施建涛大声说道。
“保证对我没有意义。按时交船吧。”邬德把手摆了摆,“你要是办不到,我就只能提请执委会对我们属下的所有船只进行战时动员了,这样会严重影响到进出口和各驻外站的补给。”
施建涛要搞外包生产,这么一来自临高工业化建设伊始就被各位执委、元老反复强调了无数次工业标准化编制和管理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工业标准化编制和管理并不仅仅只有造船业或者工业企业需要。在企划院、总参编制的登州、浙江行动的方案的时候,他们已经遇到了大量物资的调动、运输、储存和分配方面的难题。
在开发三亚的行动中,企划院和军队就已经遇到了运输补给上的种种不便。尽管临高的工农业体系能够生产的产品种类和规格按照旧时空的标准还不如一个大卖场。但是在组织供应上的复杂程度却远远超过了元老们的预期。
如果不是他们有一位对后勤工作至少有相当的理论基础的洪璜楠负责编制供应表,制定供应程序,开发三亚的供应工作就会变成一场灾难。
即使有专业人员坐镇指挥,在补给过程中也不时发生各种错误:急需的物资没有起运,而在三亚有大量库存的物资却运了一批又一批过去;应该运往三亚的货物被运到了雷州,而运到香港的货物却送到了三亚。甚至出现了运单和开箱货物不匹配的乌龙事件。期间还出现了货物“漂没”事件。在企划院的盘点中,曾经发现有若干货物“下落不明”。而过了几个月之后,这些被宣告为“不在计划位置的货物”又在盘点中神秘的出现在谁也不曾想过的地点。
在登州、浙江行动中,后勤供应更为繁重,不仅要向十多万难民们供应口粮,还得提供衣服、医药、遮盖材料,要给他们喝水的杯子、吃饭的碗筷;组织船只长途往返运输还要在沿途开设休息站和供应点,这些站点需要建设物资,需要供应工作人员和守备队的补给;船只在航运中需要整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