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干粮。企划院下达的任务是:到1631年6月底,完成40万份1号救济口粮,5万份1号速食汤块。到年底前完成完成120万份的年度总订货。此外还下达了其他速食品的订单,包括鱼露、咸鱼、酱菜、咸菜、泡菜、饼干和糖果等等。
轻工业部和农业人民委员会属下的各家食品企业:粮食加工厂、海产品加工厂、食品厂全部扩大了规模,增加了人员。850名归化民员工分为二班工作,取消所有休假。按照一周工作7天,每天运作24小时的速度进行生产。
从博铺前往各食品厂的道路经过了翻修,全部改为高等级煤渣硬化道路。沉重的牛车和轻便的紫电手推车在道路上奔走,车轮滚滚。工厂大门从早到晚都车进车出之外,看上去跟其它工业区里的工厂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在生产加入大量香料的速食品的时候,附近的人就能闻到浓浓的香味。
食品厂每天有许许多多的车辆进进出出搬运货物。有的甚至食用车载的冷藏柜送来得:150公斤一筐的各种蔬菜;50公斤一袋的糙米、米粉、豆子;100公斤一包的红薯干和红薯粉;50公斤一筐的水果;50公斤一包的蔗糖和食盐;5公斤一包的香料;50公斤的一箱的咸鱼和鲜鱼;5公升包装的鱼露……最后是最为稀罕的食品:油脂。用5公升容量木桶或者陶瓷罐包装着。里面的内容五花八门:除了常见的豆油和猪油,还有腥味扑鼻的鱼油和各式各样的可供人食用的植物油。
新建的厂房地面和墙壁行全部贴着瓷砖,采光使用成排的玻璃窗,通风窗口安装着多层纱窗,从一般的粗纱一直到可以做衣服的细纱。阻绝了那怕最细小的飞虫进入。工人进出车间都要淌石灰水池,换衣服,双手要仔细洗过。工人们穿着白色工作服、戴着头罩和口罩,脚穿油布套鞋加工着原料。大多数原料都经过研磨成粉,蔬菜和水果被加工成糊或者干制品。然后再按照配方不断把各种原料倒进大锅里进行加工。然后在搅拌锅里加水进行搅拌――搅拌锅用天顶上的传动轴输送来得蒸汽机动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