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标准推广到整个广东,控制和改造所有的土着造船业。
尽管采取了新得改进措施,不过农业社会的手工业跟上工业化生产的步伐毕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外包件虽然有了合格品,但是合格率总是徘徊在40左右,交货周期也很慢,普遍都有延后。
施建涛不得不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对外包企业的巡视和整改上。他有时候乘坐蒸汽大发艇有时候乘坐纵帆巡逻艇,在海兵队士兵的保护下在珠江口附近活动,巡视各个造船作坊。随时随地的提供改进要求和建议。二个月之内香港造船厂就发出了13张整改黄牌,又先后派出100多人次技术工人到各厂去指导。还办了多次的培训班。夏天到来前,外包件的合格率终于上升到了60,这个数字终于让他舒了一口气――尽管就这个程度要按时完成企划院的订货还有难度,但是起码看得到希望了。
在施建涛集中全力造船的时候,香港岛上又兴起了一波新得建筑浪潮。这一次,是对后勤和航运设施的全面扩建。
香港岛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关系,是发动机行动中的总后勤补给基地。预计要供应到浙江、台湾、济州岛和山东的各种物资都准备在香港岛起运。原本只供驻屯农垦队和少量驻军储备物资用的仓库和货运设施就显得很不够了。新得仓库、货物堆场和码头栈桥正在不断的新建中。
洪璜楠在广州忙了十几天,想在广州把自己的马车4s店搞起来。但是广州站的头头郭逸对4s店本身兴趣不大――或者不如说认为洪璜楠在异想天开。所以只是表面上热情的表示会把4s店作为“重点项目”放在新建的“大世界”里。但是大世界项目现在还刚刚在挖土填料打地基的阶段,怎么看这工程也得到1632年才能完工,所以4s店等于成了镜花水月。洪璜楠每天看着自己的企划案长吁短叹。
联勤总部成立,任命他当部长的消息也没让他高兴起来――尽管这个职位的级别相当于东门吹雨的地位。过去他只是挂个主任参谋的头衔,无非是出出主意,搞个方案什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