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喝茶清谈的顾客游赏。
这座花园眼下还空着没有布置,孙旺才请得造园师还没到。在建造传统园林上,梅林认为自己还是不要出丑了――江浙原本就是当时顶尖造园师的主要舞台。
原本的住宅格局也做了若干改建,按照旧时空的建筑理念重新进行了空间分划。改进了采光和给排水。这里毕竟是赵引弓在杭州活动的“门面”。在设计上梅林尽量保留了传统元素,使之看起来不至于惊世骇俗又能保证住在其中的人有足够的舒适度。
赵引弓一路走一路看,觉得很是满意,只是对广泛的使用玻璃窗产生了些许疑虑――这东西即使在广州也是非豪绅大户不用――临高产的平板采光玻璃的价格非常昂贵。他在杭州一口气用这么多是不是有点骇人听闻?但是转念想自己在杭州想要打出点名气来,也必须得有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走过正院,梅林带他往旁一拐,过了一个月洞门,是一个小小的跨院,只有一间小房,院子里种着两棵玉兰,两棵金挂。院子里还有一道月洞门。梅林引他进去,里面别有洞天,却是一个面积颇大的院落,院墙高耸。里面的建筑却是现代风的两层青砖小楼,院子当中是搀了白灰的黄沙铺地,四周还有花圃和健身器械,很象一所小学。
这里是赵引弓收留孤儿们居住的宿舍。赵引弓打算亲自教导一批孤儿。为了便于朝夕教导,就在清河坊的住宅里附设了这一处院子作为杭州站的学校。
学校与赵引弓的内书房、卧室和会议室处于住宅的最深处,环境极其僻静隐蔽,加上重门锁户,若无专人带领,任何人进不到这里。
“这里最多可以容纳四十八个孩子,男女各半。”梅林介绍道,“楼上是宿舍,每间最多住六个人。我设计的是左右楼梯,中间隔断可以分男女的。”
楼下有教室,有兼做活动室、阅览室的餐厅,有一个小小的图书室。小楼旁边另有专门的厨房、洗衣房和储物间。甚至还有一个准备用作手工工场的大教室。堪称设施完备,简直就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