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务工或者务农。
汤允文本人和他的亲兵,无所谓是否投靠,愿意来则来,同等对待,不愿意来也无所谓,让他就带着那几号人和一艘不怎么样的“座船”继续维护白沙水寨当一个空头的海防参将。当然士兵的粮饷也恕不供应了――大陆上的协饷可以照旧发给。
这些人愿意“投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粮的。密件里要求琼山县办设法先调集三到五天的口粮供应海口所的投诚人员。
因此,刘翔就找来杨云,让他来接这个盘――琼山县他能调度的粮食真的不多了。他心中还有其他考虑,有了这批军户的人口,执委会对琼山的人口压榨恐怕就不会这么执着了。
杨云听完情况后,先说了些“恭喜各条战线都有重大成果”之类正确的废话后,两人就开始为这些军户们的救济问题展开了“积极的对话”。毕竟这突然多出来的几千人对杨云来说也是个意外,事先并没有为他们准备如此标准的救济物资。
粮食问题实际上是杨云到琼山来得第二个目标,邬德在他出发前曾经面授机宜,要他设法从琼山当地搞一部分“余粮”,但是他到了琼山之后就意识到刘翔对余粮征集带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在劳动力征集方面的配合已经看得出勉强的意思来了。在余粮问题上恐怕压根就不会配合。
刘翔则是准备抵制余粮征购――不管琼山的地主有多少存粮,他都反对在灾年利用手段来巧取豪夺这部分民间的存粮。首先这危害社会稳定,其次,要从灾害中恢复起来,不能仅仅指望企划院和民政人民委员会的救济,还是要依靠本地的储蓄。至于如何迫使大户们把粮食拿出来,这应该是个经济问题。
就在几乎所有工作围绕着救灾转的时候,今天的一大清早,一位意外的客人来到了琼山县城。
“老汤啊,咱们两隔得这么近,你儿子满月的时候也不送点红鸡蛋过来!”
“呵呵,我一天到晚在煤堆里打滚的人,哪里来的红鸡蛋,煮出来也都是黑的了!”汤梦龙乘着看孩子的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