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状况,起码在十年之内,看不出大明有重回琼州府的迹象,澳洲人就是这海南岛的上的“皇帝”。
半个月前让众人的嫡子去临高“参观学习”后,从他们口中又了解了更多澳洲人的真实力量,对大户缙绅们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镇静”作用。
海述祖见一干人不再言语了,这才把刘翔和他的谈话时候要他传达的意思向大户们做了传达。几天前,刘翔曾经单独约见过他,就土地和粮食问题和他深谈了几个小时,海述祖完全领会了首长的意图。
刘翔制定的政策相对要温和。他自知自己如果一味的抵制执委会的政策很难有好下场。毕竟“大义”和“国策”是极大的两顶帽子,扣下来他绝对吃不消。
好在马国务卿的主要目的就是二个:粮食和土地集约。只要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这一目的,自己就有充分的转圜余地――毕竟马千瞩和叶雨茗的激进农村政策也有很多人反对的。
他思索多日之后拿出新得办法。当然,这要看本地的大户们是否“识相”。刘翔觉得经过前阶段的治安战和清丈田亩工作,他们应该知道世界已经不同了。
“人,首长们已经运到临高去了,要他们回来绝对没可能。再说了,佃户又不是你们家的奴才,许招佃也就许退佃,就算是大明的朝廷也是这个理不是?”海述祖先用一番话断了大家的念想。
人群中发出一阵遗憾的叹息声。话说得一点没错。这件事上,澳洲人谈不上不占理――尽管清理债务的时候有点强项令的意思,但是大伙心知肚明,澳洲人办这事没什么不公平的地方。
有个老头子惶恐的插话道:“那,那这地怎么办……家里可抛荒了一大半地了!”
一时间许多人又纷纷叫嚷起来。海述祖不慌不忙的摆了摆手道:“地,既然大伙缺人种,可以包给天地会去种嘛……”
这话,犹如一块冰投入了热油锅,开始是片刻的沉默,接着是许多人争先恐后的说话:有质疑的,有询问的,也有惶惶然不可终日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