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家丁、长工,站在寨墙上,拿着弓箭和大刀,他监督着乡勇,也显得自己“身先士卒”――毕竟这寨子里最有钱的人是他。原本穿着绫罗绸缎的身子现在裹着匆匆赶造出来的棉甲。现在是夏天,可是他们的身上一滴汗也没有,眼睛里看到的是黑压压的难民,脑子里想到的是前几天传来的消息:哪个村镇哪个寨子被难民们吃了大户,谁谁谁家被抢了,谁谁谁全家被难民给杀了――十年前闹白莲教的时候的恐怖往事似乎又浮现在他们的眼前了。当家的看着乡勇们一个个缩脖蹙眉的,一跺脚吼了一嗓子:
“都给我看紧点!晚上吃犒劳,猪肉菜盒子随便吃!”
接着便是一阵“谢老爷赏!”乱哄哄的吼叫,犹如唱戏一般。接着便有拿腔作调的吼起来了:
“大伙刀枪拿得紧!”
“拿得紧!”
“寨子把得牢!”
“把得牢!”
……
这样的场面,几乎每天都要重复几次。平日里不要说给长工、庄户们吃,就是大户自己都舍不得吃得白面、猪肉,这些日子都拿出来作为犒劳收买人心。
但是他们心疼、恐惧和担心的同时,却又有窃喜。大水冲毁了地界,冲走了地契,使得许多土地变得无主――就算那些还有主的土地,主人在灾年也不得不出卖以维持生存。对一些人来说,正是扩大产业的好机会――至于种地的农民,他们是死不光的,水退之后,来年春天没饿死的总会回来。
前提是他们在此之前没有被难民们“吃大户”,没有在骚乱中被杀。
不管是州县还是府城,平日里耀武扬威的官老爷们都不愿意干涉难民的行动――难民们没起反,没围县城,吃了几个地主的大户,杀死几个人,算不了大事。大户们要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只有自己出头拉队伍。
州城县城里,虽然还没有关闭城门禁止难民入城,但是城里已经办起了练勇,关厢和附近各村的丁壮组织起来,随时准备“弹压”。城门口挂着杀一儆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