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八十八节 带路党们(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倪:这些“倭寇”其实是中国人!因为他们在彼此交谈的时候说得是汉语。济州岛上有很多元明流放犯人的后裔,有的人依然能够说汉语。海女们多少也听过。

    难道他们是大明的海盗?但是这装束也太奇怪了。

    海女们开始在内心犯嘀咕,但是原本心中的畏惧和抵触已经消散了不少。大家已经觉得,不管他们是倭寇也好,大明的海盗也好,他们并不是坏人――至少对他们这些穷人来说。

    冯宗泽看时机差不多了,就将海女们释放回家了,不过他关照她们,去把躲在附近山上的村里人都找回来。

    “我们不抢东西,不烧房子,更不会抢女人。”冯宗泽说着,看到跪在下面的海女们有人露出了笑意,“只要大家回来给我们干活――给我们干活的,我们都给粮食。”说着他拿出一个褐色油纸包。这是这些天来海女们非常熟悉的东西:救济口粮。

    为了给她们熟悉这种口粮,以便有朝一日达到米军在二战期间的c2那样神奇的威力,这些天来一直让海女们帮厨烧火,让她们充分熟悉这一口粮的外观和口味,以便将救济口粮的威名传播出去。

    济州岛的1631年相对风调雨顺,没有发生灾情,但是前些年几乎年年有灾,李朝政府不许济州岛的百姓外流到本土半岛,救济亦不及时,饿死不少人,冒死渡过海峡逃亡半岛的也不少。活下来的人都是长期遭受饥饿的折磨。

    渔村虽然有渔获可以补充食物,但是收购海产的商人盘剥极重,粮食卖高价,鲍鱼海参却不值钱。渔村里的百姓过得是一种非常惨淡的贱卖贵买的商品经济生活。

    长期挣扎在饥饿线上的人,对吃饱饭有着强烈的期望。亦是最可利用,能够爆发出最大破坏性力量的一种动机。冯宗泽用得手段不新鲜,但是一样有效。

    海女们释放出去没多久,很快就把逃亡到山里的村里的百姓们都给动员回来了――大多数人家原本就是身无隔宿之粮,又断了每天的渔获,躲在山里早就捱不过去了。现在听说来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