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二十六节 正攻和迂回(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在黄县裹挟了近万人,号称有十万人马。但是其中战兵不超过三千人。毛承禄留下一半战兵守卫县城。带另一半战兵和二千辅兵来攻打屺姆岛,其余的大多数是裹挟来的难民。

    因为登州的仓廪极其丰厚,所以这一千五百战兵武器装备齐全,全部有铁甲――尽管质量不一,好歹人人有盔甲,这在大明的军队来说已经是很难得的事情了。辅兵中不少人也混到了一领棉甲或者皮甲。最为夸张的是火器,除了六位红夷大炮之外,这一千五百战兵居然配有八百门各种铳炮,论及火器的普及水平,在当时也算是世界一流了。

    这些庞杂的火器和弹药,或是装在手推车上或者由人肩扛背负,由裹挟来得难民运送。六位“巨炮”则由掳来得耕牛牵拉,缓缓向沙堤方向而去。

    走在头里的,是新近“招募”的难民,说是“兵”,其实丁壮老弱都有,甚至还混杂有妇女。至于武器装备:多数人就是拿着一根木棍而已,有得人干脆什么也没有。叛军只是用难民来充当炮灰和劳动力,自然无心来武装他们,更谈不上有什么训练。

    只有等打过几仗,大多数人默默无闻的死去之后,久经战阵的幸存者才会被吸纳到军队中去,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员――这在明末的各路乱军中是最常见的成长模式。最终能够幸存下来的,必然是都是身经百战,最为强悍的士兵。

    为了防止难民逃散,骑马的家丁队在难民组成的大队人马周围不断的逡巡,用鞭子驱赶着他们向指定的方向行进。

    陈光福的队伍悄悄的从大队人马中分出,他只带五百人,除了他的家丁亲兵和一些夜不收之外,余下的全是积年的老兵痞,都是凶悍异常,为了钱财不要命的人物,听说屺姆岛上有寨子,有上万难民,一个个眼睛发光,只要攻上去,不愁抢不到几十两银子,几个美貌女子。

    登州和黄县城下,因为叛军掳掠来得大量女子已经形成了人市。外出掳掠的叛军将抢到的女子在人市发卖给同伙,买卖十分兴旺。

    所有人的人都有马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