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一圈后,吕元老终于没了章程,只好跨上那匹从骑兵队借来的蒙古马,怏怏地打道回府了。
回去一路上,吕泽扬一直在合计怎么来挽救他的计划,现在黄县鹿老爷那边已经派出武装工作队深入到胶东半岛各处,“捡人”的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而自己这边的行动八字刚有一撇,却又被这鬼天气无情地掰断了――少不得要在财经口内部的大佬中留下“言过其实”的不好印象。吕元老现在特别后悔他在出发前的酒宴 上对程栋和裔凡中夸下的海口,看来这外勤工作毕竟不是会计做帐,自己还是想得过于简单了。
回到县城南关的落脚点,吕泽扬站在莱州府大比例地图前,对照着刚才实地勘察的资料,又思量起来。
从地图上看,除开海庙港,莱州能出海的地方还有两处,分别是北边的三山岛和南边的虎头崖。吕泽扬的印象中:三山岛是后来当地政府重点开发的一个港口,他也去过一两次,虽然地理位置更靠近北边,但因为洋流的影响,冬季反而是不冻的,缺点是距离莱州府城的直线距离达到了25公里,难民走过来要两三天。陆路太远,海路上距离屺姆岛又仅有20海里,对航运来说又太近,修一个临时码头相当的不经济。吕元老摇了摇头,又把测距圆规的针脚划向了另一个待选的地点:虎头崖。
相比起海庙港,虎头崖的位置更加偏南,这里也是航运的终结点――整个莱州湾沿岸只有屺姆岛至虎头崖一线是适于船舶停靠的砂石质海岸,而虎头崖往西几乎都是滩涂,无法出海,所以从经济学角度讲,从这里转运灾民才是利润最大的点,不过存在的问题跟海庙港是类似的,结冰。
“结冰,结冰……”吕泽扬很是懊恼,转来转去还是绕回了这个无解的难题上面,其实根据他本人的经验,山东半岛的冬天并不特别冷,莱州鲜有气温掉到零下5度的时候,甚至有一年为了逞英雄,他不穿秋裤就过了冬。现在已经是崇祯五年的正月,如果乐观一点,海估计会在一两个月之内解冻,这段时间,元老院还是有耐心的。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