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四节 钟博士(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定船只所处的维度。但是经度就不同了,地球一直在转,没有任何天然的办法确定零经度的位置,只能人为规定。同样,也没有任何天体能够用来直观地显示经度的差异。

    所以人们很早就开始尝试利用时间来测试经度。当时的人已经知道: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360度。每个小时就相当于经度的15度。只要知道两地的时间差异,就可以知道两者之间的经度差了。如果知道某地的正午12点正好是伦敦的上午10点,那么就说明此地在伦敦东边30度的地方。于是,经度的问题就转换成一个等价的问题:如何测量两地的时间差。

    1530年,荷兰数学家伽玛?弗里西斯(gea frisi)提出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差来推断所在地的经度。按照他的设想,用一台钟表始终保持某地(比如伦敦)的时间,然后带着它来到新的地点,利用太阳高度测量当地时间,再和伦敦的钟表做对比,就能知道此地和伦敦的经度差。

    这个设想在当时受限于钟表的工艺水平和经度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但是它已经初步的提出了航海钟这一划时代的概念。

    在卫星定位系统被投入使用之前,正是靠了这一设想,航海的船只才能挣脱了千百年来水手们不得不依赖于海岸线和岛屿链航行的桎梏,任意航行在大海的任意地点。

    元老院没有卫星可以用,为舰队和商船配备航海钟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d日穿越过来的每一艘船都额外配置了多个航海钟,但是规模日益扩大的船队和各行各业对精确对时的要求都对钟表有着强烈的需求。就目前来说,企划院的仓库里储存了不少钟表和配件材料,有些元老还带了大量的手表私货,但是靠储备终非长远之计。

    科技部一成立,执委会给钟利时下达的二个首要任务就是精确计时和无线电技术。钟利时作为科技人民委员决定亲自上阵来来解决这个问题。

    要精确计时首先就要有一个准确的测时机构,这就需要一个天文台。

    元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