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八十二节 海上(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了掩饰自己的窘态,他问道:“郑芝龙和荷兰人有过什么举动吗?”

    “最近半年我跑了这里好几次了,的确偶然有几条船靠近过。不过都没什么举动。”陈嵩满不在乎的说道,“他们也得敢啊,荷兰人就不说了,船小还像点摸样。郑芝龙那几条船,破烂流丢的,一炮打过去还不得立马散架。”

    几个人都没言声,显然郑芝龙也好,荷兰人也好,都不愿意显示出敌对的态度来,侦察的时候都用旧船小船,显然有避免擦枪走火的意思。

    钟博士借此机会问起目前的海上的方位测试的效果来。

    由于航海钟的开发滞后,所以目前海上的编队主要采取的领航船领航的模式,有一艘装备有旧时空石英表的船只担任领航船,旗舰也装备钟表,作为后备。

    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船只,则船长直接配发一块旧时空带来得机械手表,不过,这仅限于极少数船。

    但是这一方式并不可靠,机械手表可能会停走,领航船只在风浪中或许会失散、沉没。因而对于元老院指挥下得大多数船只来说,测定经度采用得是“月距法”。

    简单来说,就是使用六分仪观测月亮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船只所在的经度。

    1514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沃纳(johanerner)通过观测发现,月亮在天空中的相对位置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大约每小时移动一个月亮直径的距离。他假定地球上观察到的月亮行为都是一样的,只要在两地分别观测月亮,准确记下它移动到某个位置的时间,就能算出两地的经度差。

    但是这个“月距法”需要准确而又完整的星表。在旧时空,这是天文学家花了几十年才观测绘制出来了。不过,对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元老院科技部来说这不成问题。借助现有的天文资料和计算机、天文软件,钟博士很容易就拿出了精确的南北半球的星表,接着又计算出了从1631年开始每一年的《月距表》。于是科技部在1632年出版了《航海年鉴和天文星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