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起航,帆船十天就可以到长崎了。路程缩短一大半不说,还避开了夏季常见的台风。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上海都是比安平好一百倍的港口。上海处于长江入海口,背靠长江和大运河两条黄金水道,而且自身又是物产最丰富,社会最富庶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不管是江西的瓷器,浙江的生丝,松江的棉布,要运到走上海均可通过便捷廉价的内河水路航运,广东福建的砂糖和靛蓝也可以走沿海航线。
如果赵引弓的杭州站能够大规模的开展对日贸易,不但这块肥肉可以落入元老院之口,而且从根子就上切断了郑芝龙、李芝龙等福建大海商重整旗鼓的可能性。
这个方案很早之前就有人提出过,司凯德也动过心,但是他觉得这个项目未免太费事,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也很可观,而且很可能激化和郑氏集团的矛盾――完全可以在互利合作的基础上先利用郑芝龙的势力获得收益,以后再慢慢图谋不迟。
现在看来和平改编利用的前景已经不存在,从上海开辟对日贸易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与其被动的等人来提,不如自己先开展起来。好歹这也是一招对付郑氏集团的“釜底抽薪”之计。
虽然这算不上直接行动,但是在整体战略上的意义可比一次单纯的战术袭击价值要大得多了。
何况现在他们还掌握了济州岛这个中继基地,不管船只避风补给还是屯积货物都是有利的条件――何况还可以以济州为基地出口朝鲜和辽东的特产到日本。司凯德知道当时的高丽参在日本是“特效神药”,价比黄金还供不应求。许多日本少女为了给亲人治病而卖身为娼。
司凯德想,怎么看开展对日贸易都是件要紧的事情,问题是这件事该派谁去呢?
思来想去,他决定派从东南亚回来的平秋盛去日本――关于这件事平秋盛已经恳求了他很久了。现在平秋盛是他手下的干将――自从去了一趟东南亚,顺利的打开了和暹罗之间的贸易往来。这一贸易路线给为粮食问题捉襟见肘的元老院运来了大量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