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七节 去向(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事都操纵在魏逆之手,兵变也是偶然才有。

    自己登基不过五年多,兵变、水旱灾荒却一直不断,难道是自己德行不够?还是更可怕的:大明的气数快要尽了?

    一想到这里,他不由得吓了一跳,暗骂自己不该胡思乱想。

    转运到青州的粮食已经大部分损失,势必要重新筹运――仅仅这点就让他心痛不已,粮食虽然紧张,通州和江南的官仓内还有不少库存,但是高额的转运费用却每每让他感到触目惊心。

    想到前不久朱大典还上奏山东全省水灾,从内陆到海滨,各州县都遭大水灾害。章丘,新城,栖霞,金乡等处屡受水灾,请求他豁免此地赋税并给予救赈。救援山东行营的人马,不但指望不上山东本省的粮食,还得额外调拨粮食赈济百姓……

    想到户部尚书又是怎样的一副叫苦连天的面孔,他愈发感到烦躁不安。

    缺钱、缺兵、缺粮,也缺能员――官儿们虽然不少,却没几个能办事的。崇祯原本打算一旦克复登州,就将孙元化革职削籍,但是眼下的这样的局面,真把孙元化赶走,恐怕登莱的局面愈发难以收拾――高起潜在秘奏中提到,这次登州之败,全仰赖孙元化率军接应方才不至于全军覆没。连朱大典也是孙元化的部下救下的。

    而朱大典、谢三宾的奏折上也提到了孙元化的接应。看起来,这孙元化还算能实心办事之人。

    “不过,这老匹夫着实可恶!”崇祯想道,若不是他当初处置失当,这登州何至于糜烂如此!

    一想到这里,不由得愈加痛恨起朱大典“辜负朕恩”,要不是他的无能,他怎么会对孙元化如此的姑息!

    御案上,弹劾朱大典“贪墨”,孙元化“勾结辽人”的奏折有好几道,个个都说得有鼻子有眼,要按他的心意,很想就此下一道旨意,将他们革职拘来京师严审,但是现在的局势实在不宜在临阵换帅了。

    为今之计,是尽快调运粮饷到莱州去接济军队,以防有变。想到这里,他强打精神,又回到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