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自己的枕头和被子――她总是和姐妹合用一条的,至于枕头,那从来都是不存在的东西。
吃饭也是出奇的好,这里的孩子每天都是三顿饭,大米和杂粮管饱,顿顿有蔬菜,五天见一次荤腥。就这伙食,别说是南下洼,就是整个杭州城的老百姓也没几个能像这样吃得。难怪汪大嫂说过,街上的难民乞儿,只要给慈惠堂收去了,那就是上了天堂了。
这可不是一个二个孩子,是几百个!贾乐暗暗咋舌,这赵老爷有多少钱啊!虽说慈惠堂有好些个善董,但是大家都知道这里是赵老爷主导的,显见是他出钱最多。
这倒让贾乐有点弄不懂了,赵老爷办这么大的善事图什么?郝叔说过,有些恶人行善要么是求得心安,要么是迷惑世人,不让世人看清他们作恶的真面目。但是,在贾乐有限的认知了,这样撒把土迷人眼的事情好像用不着做得这么大――有钱人要行善积德博取虚名,花钱少名声大的办法多得去了,何必搞善堂这样常年要花钱的事情?何况这善堂的规模又如此之大!贾乐虽然没什么经济头脑,也知道这里一天花销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够干上一辈子活了。
虽然疑惑重重,贾乐还是克勤克俭的在义塾里做了起来。她本就是怀着目的而来,自然做事分外殷勤。慈惠堂的管理模式虽然严格,但是元老院的管理体制下,“多劳多得”和“大致保证公平”这二点还是有保证的。只要用心认真做事的人,都不会吃亏。因而贾乐的工作积极性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她做事能干,又人小嘴甜,很快就在这里结下了好人缘。
然而,她的关键性的目的,接触西华的事情一直不怎么成功,西华的事情很多,几乎没空暇时间容她接近,到了晚上休息的时候,她也没有借口到她屋子里去说话。
郝叔可明明说过:就算自己不去找她,她也会来找自己的,现在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正在焦虑间,这一日晚上她交了班,吃过晚饭,打了热水正要洗漱,忽然来了一个仆妇,要她立刻去见西华。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