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炮,再拉制出膛线之后,已经是威力十分可观的前装线膛炮了。黑尔因为对自己的材料缺陷心知肚明,所以又为火炮加上了铁箍。因此火炮显得很是笨重。好在郑芝凤的需求主要是舰炮和要塞防御,笨重一些并不要紧。
至于他制造的性能更好的达尔格伦炮,为数甚少,他即不愿意也不便交售给郑芝凤。不过,即使是这样改装版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抗澳洲人的战舰了。
“保罗先生,这就是你说的可以媲美澳洲人的那种威力强大的火炮么?怎么看着连红夷大炮都不如呢?”郑芝凤狐疑道,毕竟眼前的火炮和郑芝凤以前见到过的体型庞大的18磅红衣大炮有所不同。
黑尔的嘴角不由的泛起一丝轻蔑,冷冷的道:“凤先生,你有理由对你的所见有所质疑。毕竟不是任何人都懂得大炮的。大炮不是越大越好。”他顿了顿,完全不理郑芝凤受到嘲讽而难看的脸色,继续道:“我说过,我的货绝不会让您失望,假如当初你们的动作能够快一些的话,或许厦门你们就不会输得如此惨重。”
郑芝凤默然,的确,如果炮厂能早一些时候开工,对抗澳洲人的“新炮”就不仅仅是从澳洲人船上拆下来的那几门炮了。在整个战役中,除了那几门“澳洲大炮”之外,郑家没有一件火器对澳洲人产生过一点威胁,不论是在陆地还是海上,澳洲人都占据着射程上的优势,敌人甚至在没有大炮支援的时候,用火枪就击溃了己方的炮手。最可怕的是他们打得出奇的准确――即使是他们雇来的欧洲炮手都做不到这样的精度。
围头湾和金厦的屠杀的炮火深深的烙在他的脑海中,让他寝食难安。虽然自己接受了郑氏集团的大部分遗产,俨然是围头湾里最大的实力派。但他深知自己的地位脆弱,澳洲人的双桅快船不时出现在金厦外海,似乎是宣示着对这片海域的主权。一度可以卖到二千两白银的令旗已经无人问津,因为澳洲人的巡逻船看到郑家令旗的船只就会实施捕拿,一旦抓获就会将货物全部没收。于是下西洋的船主们开始改为悬挂澳洲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