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和马车队。大户们下船之后可以在当地稍事休息,再换乘马车抵达东门市。
因为大户人家的女眷一般不愿抛头露面,马上要他们习惯临高的“排队叫号”有难度。李孝朋专门请了祖父去向熊首长关说,最终得到了警察上门登记户口的“优待”
就是这大门的设计也别具一格,进到大门,就是一道影壁,绕过影壁便是前院,除了柜房子之外,便是三个入口。左右入口进去都是一条长巷,一个个大小院落便错落的分布在巷道两侧。中间的入口进入亦是一条巷道,直通后院:厨房、车马棚和寄存大件行李的仓库都设在那里。为了让太太小姐们散心,在客栈一旁还专门修了客栈的专用花园。
伙计们将一行人引入左面的巷道:长巷两侧都是青砖高墙,走进去阴凉凉的。挨着墙根搭建着狭窄的花架,上面点缀着些绿色的盆栽,平添了几分生气。
巷道两侧都是黑漆院门,挂着一块块的牌子。伙计带着卓一凡来到其中一扇门前,掏出钥匙打开大门――不是挂锁,锁孔却是装在门上的,很是新奇。
客栈里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一大一小两个院落,小得供主人居住,大得由仆役们居住。院落虽然是传统四合院的形式布局,结构布局却完全不同:首先是多用楼房,增加了有效的容积率,其次是充分考虑到了传统大户人家在住房分配上的男女、亲疏、主仆之别。这一点,在临高是没有第二所客栈旅馆能够办到的。自然能住得起的人不多,好在入住这里的客官,少则十天半月,多则要半年以上,不愁没有生意可做。
卓一凡和管家草草一观,觉得很是满意:不但房屋洁净,各种陈设亦很考究。至于那传说中的“澳洲享用”就更不用说了。
当下各自安顿,卓一凡是“大少爷”的身份,自然要负责奔走招呼一切。大户人家走长路,别说铺盖卧具,就是痰盂、茶盏、烛台都是自家带得――一则嫌外面的东西不干净不称心,二来也怕客栈里备不齐全。所以行李之外,七零八散的东西带得不少。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