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百八十七节 彩排(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音乐也是文艺的一种。”南宫浩显然没有艺术团的正副总监那么“汉贼不两立”。

    “算了,冈本,格子裙的女孩子们也算很努力了。好歹也得给她们表现的机会吧。”东方恪现在对偶像团体不像过去那么抵触了。看着她们从完全生疏的机械模仿到眼下能够完整的跳完几支曲子,还带有了一定的表现力。这种感受和在舞台下直接观看完成品的表演是完全不同。

    说着他在钢琴前坐下,双手十指纷飞,敲击出一段激昂的旋律,南宫浩则去指挥民乐团收拾乐器了。

    这边艺术团为演奏问题伤脑筋的时候,格子裙俱乐部的几位大佬也正在伤脑筋。

    他们担忧的问题和冈本他们并无二致。那就是现场的扩音混音设备还没有落实。

    关于扩音混音设备的重要性,吴赐仁已经被柳水心“教育”过一番。第一次演出不是在他们预想中的一百人的小剧场,而是体量庞大的体育馆里。

    在这样的场馆里,如果没有扩音设备,除非是意大利歌剧演员这种受过常年特殊训练,能够张大口腔、拉低喉头、放大咽腔、打通鼻腔,将声带的震动通过咽腔、口腔和鼻腔的适度放大,带动头腔和胸腔的共鸣,把身体变成一个“大号人肉共鸣箱”才能让观众听到唱什么了。

    别说他们刚刚拉起来的偶像团体这样的半吊子歌手,就是柳水心这样科班出身的人,站在这里没有扩音器也根本唱不了歌。

    自从麦克风和音箱出现以后,歌手已经不再需要靠身体来制造庞大的音量,音量是音箱的功率决定的了。所以,更自然、更贴近人类发声习惯、更容易引起听众心灵共鸣的流行唱法,就风靡全球了。

    然后,再加上录音技术的进步,才有了偶像型明星的生存土壤。

    偶像明星再怎么“不要求多好的唱功”,他们至少也得让人能听得见!至少得让人觉得“蛮好听”,才会有粉丝。

    所以,在几次声乐训练之后,格子裙俱乐部的诸公就放弃了现场演唱的想法――虽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