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一节 食品厂续(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看出是条鱼的残骸正在上面翻滚着。

    “这是在干啥,打浆?”

    “这是采肉,或者叫挤肉。这个大滚筒上孔就是筛子,通过不断的旋转挤压,把鱼骨鱼皮排除出去,只剩下净肉。”

    “靠,真先进!”席亚洲第一回进食品工厂,很是好奇,他盯着这机器看了半天,“这不等于吃鱼得吐鱼刺的问题在工厂里不算问题?”

    “如果不追求鱼的完整性和鱼肉口感的话,机械去除鱼刺的方法有很多。”郧素济说,“不然咋叫工业的力量是无穷的呢。”

    陈思根忽然叫了起来:“不对吧,你这不是海鱼,是鲶鱼啊!”

    “没错,就是鲶鱼。”郧素济说,他说鲶鱼在广东海南很常见。天地会推广的稻田养鱼里就有养殖鲶鱼的――主要是革胡子鲶和大口鲶。它们生长速度很快,对生存水质要求很低,耐低氧。缺点是肉质不太好。但是它出肉多,又没有处理起来麻烦的肌间刺,食品厂拿来做鱼糜制品的填充剂。

    “我记得这玩意土腥味很浓。”

    “在清水里养殖几天就可以了,再说还要后期处理,连鲨鱼肉都能用,何况这个。”

    采肉完成之后的鱼肉再倒入绞肉机里,用螺旋形的铰刀连续绞两三次,然后几种不同的鱼绞肉倒入一个大石臼里。工人拉上离合器,皮带开始带动一台机器用三根搅拌棒搅动打浆,搅拌棒是用行星齿轮控制的,可以做公转和自转。轻而易举的就能将大量碎鱼肉搅拌成鱼糜。

    郧素济说:“这是擂溃机。专门用来打浆做鱼糜用得。人工做也可以,自然效率差远了。”

    他说这话,一个工人拿着勺子不断的向石臼里舀入少许的水。

    “这是盐水,可以增加鱼糜的粘度,加盐是做鱼糜制品的关键。”

    眼见着鱼糜随着搅拌越来越黏,感觉上比糅合的面团还要黏,工人期间添加了些料酒和调味料。又倒入了一袋白色的粉末。

    “这是红薯淀粉,也是填充剂。一般不超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