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二节 豆腐作坊(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的压力其实来自防疫。广州可是一座五六十万人口的大城市,就是放在现在卫生防疫压力也不小,遑论是在卫生条件恶劣,传染病猖獗的17世纪。

    古代城市的卫生条件是非常差的,尽管刘三在21世纪的时候看多了古代城市的卫生设施之类的论文、专著和纪录片,里面充满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领先于世界”之类的溢美之词。如果没有晚清这个距离他们并不遥远的中古社会的活标本留下的大量真实的影像和文字资料,大概他也信以为真了,以为横店影视城就是古代城市的复刻。

    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刘三很清楚中古社会的大多数城市是没有或者很少有合乎卫生的上下水系统的。每到春夏,爆发性流行病就会肆虐一时。因为饮食不卫生造成的“发痧”,甚至成为夏季常见的死亡病因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元老院对大明的城市敬而远之,宁可在荒地上另辟新城居住的原因。文德嗣说:“古代城市,本质上就是一个充满了老鼠、臭虫、跳蚤和各种病原体的垃圾堆。再多的丝绸、大理石和名胜古迹也掩盖不了它散发出的恶臭”。

    刘三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保障这座城市的健康。特别是要尽量扑灭这座城市里的各种潜在卫生防疫隐患――恶性传染病在17世纪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随着普查队沿路一看,他就知道这任务不轻。17世纪的广州并不算一座拥挤的城市,和所有的中国传统城市一样,城墙范围内有许多荒地,有的是宅院寺庙荒废之后留下的,有的却是从未修建过房屋,上面不但有菜地有的还已经被开垦成田地,种蔬菜种水稻,甚至还有零星的坟地。

    然而居民的住宅店铺却又相当的狭隘。这奇怪的现象让他难以理解。问了留用的户房书办贾觉才知道城里的土地虽多,地价亦不算太贵。但是盖房子的费用却不低。单买一小块地皮,很多市民都买得起,但是要正儿八经的盖一所大房子就没多少人能承受了――砖瓦的价钱太贵。别说一般的平民小户,就是中产之家盖房子也要混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