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临高启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百零二节 修电脑的人(第14/3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特地从ebay上高价淘了两件原品回来,I型和II型各一件。<i><a href="/2517/" >无限之万界公敌作品目录</a></i>

    拆解,仿制,失败。

    这也难怪,Curta个头只有调料瓶那么大,却实实在在由600多个零件组成,设计极尽精巧,加工极尽精密。其中不乏弹簧、齿轮、滚轴等临高当前加工技术不过关或不成熟的工件,——而且极小、要求精度也高。甚至还有橡胶和塑料的辅助部件——这在临高只能用木头和皮革代替。

    原样复制,当然做不到,只好退而求其次,放大复制。

    结果复制成功的样品有水桶那么大。不仅摇杆的位置不再合理,而且人力也已经几乎摇不动了。此外,自重很成问题,别说便携了,移动都困难。因为公差达不到要求、材料机械强度也弱,在测试的时候就磨损严重。

    Curta的放大复制品最终仅做了几台送到人力计算中心去了,起码计算十几位的四则运算乃至倒数、开方还是比算盘给力的。<i><a href="/2518/" >金庸武侠登录系统无弹窗</a></i>

    接下来就是复制更早的桌面式手摇计算机,对象是一台“文化牌”手摇计算机。

    原时空国内当年生产的手摇计算机种类很有限,最常见的就只有天津红星厂的“文化牌”和上海计算机打字机厂的“飞鱼牌”,前者是“杠杆式”的,而后者是“键盘式”的,也都是仿制国外Brunsviga、Felix、Tiger、Marchant、Monroe等品牌的手摇计算机,控制方式有区别,机械原理则大同小异。后期也有电动计算机,不过是变手摇为电动,省了人力摇动摇杆而已。

    之所以选了“文化”而不是“飞鱼”,是因为项目组已经在Curta

-->>(第14/3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