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贞观大闲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八十三章 灾年百姓(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没过多久,胖胖的医官苦笑道:“老人并无大碍,只是身子发虚,盗汗,乏力……”

    李素听得云里雾里,道:“究竟是何病因?”

    胖医官叹道:“究其本因,其实是……饿的。”

    李素愕然,转过头看着老人虚弱的脸。

    李治却急了,扬声道:“来人,弄点米粥来!”

    米粥有现成的,有晋王和县侯同行的仪仗队伍,自然不缺粮食,米粥很快端来,甚至还冒着几丝热气。

    先前搀扶老人的汉子,还有怀里的孩子和身后的妇人。见到那碗热气腾腾的米粥,都不由自主吞咽了一下口水,但还是毅然坚决地捧着米粥,端到老人的嘴边,就连怀里那个稚龄幼子也没有哭闹,眨巴着可怜的大眼,看着老爹给奶奶喂粥。

    这一幕不仅李治心酸。就连李素的嘴角也微微抽搐几下,转过头朝一旁的乌福眼神示意了一下。乌福是个伶俐人,马上明白李素的意思,转身悄声吩咐下面的将士几句。

    很快,下面的将士又端来三碗米粥,李素示意将它们递到汉子和妇人面前。

    可敬的是,那汉子和妇人很感激地谢过之后,却并不急着喝粥,妇人捧着米粥喂孩子,汉子则心无旁骛地喂老人。

    “孝”之一道。深入民心民风,由此可见一斑。

    老人悠悠醒转,见汉子正在喂自己,愣了一下后却出奇地大怒起来,抬起手狠狠抽了儿子一记,骂道:“不争用的东西,这么金贵的粮食自己不吃。也不喂孩子,却拿来浪费在我这残老之人身上,家已破了,如今你是家里的主心骨,你吃饱了,有力气了。才能顾到一家老小,可你,竟如此浪费粮食,你,你……!”

    老人呼吸愈见急促起来,汉子急坏了,跪在老人身前边哭边磕头。道:“娘您保重身子,莫气坏了,一切都是儿子不对,儿子没用,上不能养老,下不能育小,儿子该死!”

    老人怒道:“谁该死?该死的是老天!天灾谁有办法?我生你养你,不指望你腾达,只求天灾危难时能扛起一个家,这才是真正的汉子,你却拿粮食浪费在我这个不中用的老迈之人身上,家里已是这般境地了,粮食有多金贵你不知道吗?我已是快入土的人了,一路牵累你已是不该,一路为我寻些树皮草根也就是了,怎能浪费粮食?灾年光景,每一口粮食都用来活命的,你懂不懂?”

    说着老人气不过,扬手又狠狠抽了汉子一记,汉子一直垂头大哭,老人抽他他也不躲,任老人宣泄怒气,一旁的妇人偷偷抹泪,也不敢哭出声来,而那个孩子却对外面的一切不管不顾,捧着粥碗贪婪地喝着米粥。

    老人脾气不小,抽了几记仍未消气,怒道:“还有,粮食哪里来的?谢过善人没有?打小教你的礼数都忘狗肚子里去了?”

    汉子起身,面朝李素李治二人,二话不说扑通跪下,狠狠磕头道谢。

    李素心中愈发惨然,李治的眼眶早已泛红,泪水泫然欲下。

    该如何评价这个年代的百姓啊。

    朴实,知礼,硬气,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尊严和倔强。

    他们,穿着最廉价的粗布衣裳,过着食不裹腹的日子,却有着比王侯将相更朴实的灵魂,那股子从不向老天低头的傲然之气,任何人见了都不由动容。

    李素心中泛起一股难言的疼惜,如此朴实的百姓,不认命,不尤人,面对任何灾难,咬着牙坦然迎上,绝不低头,这样的百姓,生在这样的盛世,实在是统治者的福气,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把他们妥善安置,让他们不为衣食所苦所累?

    抿了抿干枯的嘴唇,李素上前将不住磕头的汉子搀扶起来,同时也伸出手,将地上的老人搀扶到路边的石块上坐稳,热心的李治急忙命乌福从行李中取出一张狐皮垫在石块上。

    李素朝老人行了个晚辈礼,李治眨了眨眼,也跟着李素行礼。

    “这位老人家,您受苦了,敢问您一家从何处而来?”

    老人急忙摆手,道:“贵人万莫行此礼,老身担当不起,会折寿的,我夫家姓黄,去世得早,家里由我儿子当家,半月前晋州雪灾不止,春播无望,一年生计眼看断绝,我儿与我商量过后,决意离家南下,奔长安而去,看能不能讨点活计以养活家小,可惜去年余粮不多,一点点粮食带在路上,一家四张嘴很快吃光了……”

    抬眼看着远方的漫漫前路,老人露出苦涩忧愁之色,叹道:“也不知我们一家能不能顺利走到长安,能不能找到挖沟行脚做工的活计,咬着牙只盼能度过这个灾年,我们再回到故乡播种耕地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