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日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一十六章 军人请愿和榆林湾土改(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年代的台湾。”许朗解释道,“其实从涛敏在朝鲜开始搞土改之后,我就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涛敏抓住了现在的核心,而我们却没有。这就造成了涛敏可以在朝鲜飞速的发展起来,但是我们却只能凭借着微弱的科技优势来对抗他。我也请教了陆老,我觉得采用台湾模式或许是可行的。”

    “许朗,你就别啰嗦了。”众人纷纷表示了不满,“台湾的土改到底怎么回事,你先说说。”

    “从1949年到1953年,台湾当局采取三个步骤推动土改。”许朗开始向在座的人讲述起台湾的土改,“一是三七五减租,二是公地放领,三是实行耕者有其田。三七五减租是将耕地租金降到土地主要作物全年收获量的37.5%为限。公地放领是将从日本人手中收回的公有土地出售给农民,为了确保大部分农民能够买到土地,而不是被少数富有家族垄断,当局限定每个购买土地的人必须能够维持一个六口的家庭。耕者有其田是规定地主将持有土地超过3公顷的部分出售给政府,再按公地放领方式出售给佃农。佃农买地分十年支付,可在2.5倍年收入的价格下耕作所得到的田地,在超过十年的期限内用贷款归还土地款,并获得机械化与灌溉的协助。地主当然不会被当做阶级敌人打倒,而是获得70%的债券以及30%的公营事业股票,作为补偿。”

    几乎没人能听明白许朗的长篇大论,董非摇摇头:“简单点,你就说咱们榆林湾该怎么做。”

    “我是这样想的。”许朗说道,“第一,咱们不是已经宣布废止农业税了吗,那么咱们也宣布一个减租办法,规定下最高地租不能超过收获量的20%。”

    “20%,是不是有点太低了,这样谁以后有钱还买地啊。”韩万涛又嚷起来。

    “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的。”许朗答道,“我们就是要营造一种购买土地是不能发财的氛围,这样才会让整个社会往工商业转移。否则有钱就买地怎么发展工商业。”

    “你的第二呢?”蒋北铭问道。

    “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