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荆楚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五章 解释(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成王时期,就命子西为商公,楚国一直控制着商於,几百年中虽有失,秦国也认为这是楚地。秦国在丹水上游发展,是在秦历共公二十年(前451)筑城南郑(今汉中)之后。此时秦国刚刚涉足后世的汉中盆地,楚国则很早就占据了安康盆地。

    因为是新占,秦国在汉水上游的统治并不稳固,仅仅十年,秦躁公二年(前441),南郑便发生叛乱;直到秦惠公十三年(前387)年,秦国才再度伐蜀,取南郑。用了六十多年的时间,秦国才稳固自己在汉水上游的统治,这期间楚国襄助多也。

    秦国虎狼之国、贪得无厌。汉水上游稳固后,秦孝公十一年(前351),秦国突然驱赶楚国官吏臣民,在商地筑城。两国以和为贵,没有攻伐,而是协商归还之事。没想到二十年(前342),秦国忽然把拖延不绝的商地封给了卫鞅。卫鞅受封后专程来到楚国解释此事,说是此地本是楚国所有,秦国占之,而今成了他的封地。

    商於既然封给了他,不如两国暂时搁置、共同开发,数年后他改封他地,商於自然归还给楚国。商鞅此时已是秦国相邦,先君宣王见他信誓旦旦,遂信。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有改封他地,人就突然死了。四年后,秦孝公二十四年(前238),商鞅叛乱,楚国还来不及反应,商鞅便兵败被诛,商於被秦国收回。

    对于此前两国商於之地的会商,对于此前商鞅在楚国正朝上的信誓旦旦,新即位的秦惠文王一概不认。面对数次被派至咸阳的楚使,他的回答是:‘寡人受先王之地,不多一寸,亦不少一寸。’

    秦国巧舌如簧,窃取商於,背信在先,先君怀王与列国合纵在后。张仪更是以归还商於六百里之地为诱,秦国不顾盟邦信义反而屡屡纵容,到最后秦王竟然也行小人行径,扣押先君怀王,又逼迫他将楚国巫郡、黔中郡送给秦国,怀王宁死不与,客死咸阳……

    同样是商於之地,同样是那一段历史,楚秦两国各有各的解释。这种解释弄到后来,使得熊荆和芈玹不免争论。熊荆说这是楚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