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荆楚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十一章 兵力2(第1/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郦且说的这些师旅加上巴人确有近十万人,但四万巴人并未受过完整训练,最重要的是巴人没有卒长以上的军官,这是秦军使用巴人但又限制巴人的结果。秦人只征召巴蜀士卒,但不要巴人、蜀人出身的将率,更不要巫觋(谋士)。这样的军队不成建制自然没办法造反。

    秦国是把巴人蜀人当炮灰用,楚军是想将巴人蜀人当正常师旅用。巴人蜀人在熊荆眼中不是什么异族,他们同样是华夏的一部分。东夷出身的赵政,日后转变成藏人的羌人,日后转变成粤人闽人的百越,这些都是夏人。

    周人口中的‘夏人’仅仅是指周化后的各部族,更有我坐天下我就是正溯,你在四边你就是蛮夷的意思——‘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照这个逻辑,亚历山大进入中国统治,他就成了夏人;失败的政权,比如果党逃到岛上,那就成了夷狄。

    这是文化概念,不是血缘概念。即便按照文化概念,周礼也仅仅是华夏诸礼的一种,周礼之前还有殷礼,殷礼之前又有夏礼。夏礼太早,但宋国灭国于五十多年前(前286),也就是说武王伐纣后周礼和殷礼一直并存八百多年,又怎么能说华夏之礼只有周礼?

    部族、血缘的区分极为庞杂,熊荆眼中只有敌人与盟友,再就是齐人那种游离于敌盟之间的货色。巴人是楚人的盟友,巴人炮灰没办法独当一面,因为他们缺少合格的军官,缺少合格的参谋,这是熊荆第一个担心的问题。

    他第二个担心的问题就是战事未歇的南郑。秦人烧毁了栈道,然而陈仓道是水路,且秦国处于上游、楚国处于下游。秦国如果反攻,特别是秦国造出三桨座战舰反攻,后果不堪设想。

    熊荆直述自己的担忧后,淖狡道:“臣以为大王多虑也。巴蜀之地秦军已尽歼,巴蜀百姓皆不愿再为秦民。我军驻守南郑,巴蜀即可无虞。羌人又正从桓水而来,唯可虑者,乃蜀地多秦人,官吏又多是秦人。大王既不将蜀地予巴人,何不将蜀地予羌人?”

    淖狡一不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