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是春秋战国时常见的东西,最早的质子是周郑互质,其初衷是互求信任,后来战事频繁,大国威压小国,小国不得不谴太子质于大国。
楚国本也是大国,怀王之前未谴太子质于别国,怀王之后就不同了,太子熊横不但质于秦,还质于齐,怀王扣押秦国之后,熊横方回国即位为王,是为楚顷襄王。顷襄王之子熊元,也就是当今的楚王,也曾质于秦国十数年,在秦娶秦国公主后还生了两个儿子:昌平君和昌文君。四年前楚国为合纵长的账还未算,现在要求楚国太子入秦为质,再正常也不过。咸阳城质宫里,已有燕、齐、韩、魏四国太子,多一个楚国太子有何不可。
“相邦所言,是欲伐荆吗?”秦王政还在想吕不韦之策,国尉桓齮已开口相询。
“若荆人不谴质子,自要与韩魏两国一道伐荆。”吕不韦道。“荆人最重者,莫过夏、鄂两邑,其东南铜矿,产铜甚过我秦国少府。若取之,天下铜恐尽归我。”
“不可。”桓齮连忙摇头,“赵国未灭,不可擅开秦楚战端。赵若得喘息,日后更难对付。大王,攻赵之策不可变,变者恐赵复强,若韩魏齐三国又得荆地,于我大不利。”
相邦考虑的仅仅是楚国,国尉考虑的却是天下,孰轻孰重秦王政自然分得清楚。他正要同意桓齮的意见时,吕不韦又得:“若不伐荆,也可作势。黄歇既想立公子悍,闻我秦国索质,当会乐见其成的。大子荆入秦,荆王死不允其归,黄歇则立公子悍。此时若使景骅发难,杀黄歇,立负刍,荆人自乱,亦不可再救赵。”
“善!”秦王政抚掌而笑,笑毕面目忽然有些狰狞:“此计若成,荆不救赵,赵必灭。”
“臣恭候我王。”朝臣齐贺,心中却知大王恨极了赵国,赵国非灭不可。
从寿郢到边郡溯淮水至城阳,有六百余里;入秦境越南阳、过武关而至咸阳,则有一千三百余里。由郢都传信,虽然秦境有快马日夜传信,仍需二十余日至咸阳;而从咸阳传书至寿郢,因为楚境普通商
-->>(第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