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荆楚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七十九章 筑城(第3/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下一个磨盘继续磨粉,直到被风吹至合格的通道,送去煅烧或者包装为止。在熊荆的想象中,这是一个三磨甚至是四磨的筛选体系。

    只是即便是这样严苛的标准,他说要求的水泥细度也不过在60平方—120平方千克(01-005)之间,大约是19世纪末期的水泥细度标准,二十世纪初粗磨水泥的细度达到了200平方千克,后世中国普通水泥的细度标准则为300平方千克。

    水泥细度关乎混凝土强度,但先不说熊荆没有更好的磨制工具,也没有这样的意识。水泥细度如此规定,而磨制动力可以是水力,但最好是蒸汽机,只有蒸汽机才能实现水泥的大规模生产。

    想到蒸汽机熊荆就看向工尹刀、玉尹两人,纽卡门式的蒸汽机已经在造了,瓦特式蒸汽机需要高精度镗床,据说这种镗床在加工72英寸(182)大小的金属工件时,其误差极限不超过‘一枚薄薄的6便士银币的厚度’。

    6便士硬币有多厚,熊荆不知道,但这必定是非常小,不然不会以此作为比喻。镗床是个难题,再就是轴承。玉府最开始用钜铁造轴承,而后又用青铜,青铜要比钜铁耐磨,制造的滚柱轴承勉强可用,但这是车轮,蒸汽机如果转起来,石磨转速肯定要比车轮快,轴承能撑得住吗?

    大王直直的看着自己,工尹刀、玉尹两人当即背心冒汗——有太多做不出来的东西了。如果大王在胡闹那他们自然是心安理得,可大王根本就不是在胡闹,所造的东西皆是国之重器,事关民生社稷,他们怎能不背心冒汗?

    “水泥磨起来麻烦,煅烧呢?”熊荆的目光终于收了回去,开始问煅烧事宜。

    “禀大王:煅烧尚未完全把握。”陶述实话实说。“类于冶铁,烧一次则需停火。每日可烧四百公斤。烧熟之后熟料结于炉砖之上,需捣碎方可取出。”

    “哦。四百公斤。”煅烧效率看来不低,最少是够用。“那要多少焦炭?”

    “大概也是四百公斤。”陶述答道。“臣自会与钜铁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