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荆楚帝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三章 30万金(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百工是不可能移民的,因为大多数人都有户籍;百工无地可耕也不可能,楚国其他没有,土地多的很,是除燕国之外人均土地最多的国家。并且,助农政策刚刚商议完毕,重点就是普及牛耕,其次是开荒种地。

    当然,实现这些的基础是30万金国债。每年4万5千金的利息好说,到期归还30万本金对于去年财政收入只有7万金的楚国来说就难了,更何况从今年开始,楚国不再收取田税。

    可谁说这些钱一定要还呢?十年到期还不了30万金本金,再发行30万金新债,以新债冲旧债不就解决了?不但发行新债,国债子钱也要降下来。那时赵国濒临亡国,韩魏摇摇欲坠,这些资金难道还能回流三晋?

    魏王决定亲秦,赵王又不可信,楚国防守有三十多万军队,可要是再次合纵攻秦,以国内当下的政治格局,最多也就集结二十万,甚至可能还不到——上次合纵楚国只有十五万士卒,当时各个县尹都说要留守,以防秦国、齐国趁机进攻。而事后,等待楚国的肯定是秦国的连横进攻,虽然不一定亡国,可人口密集的淮上之地肯定会失去,没有足够的人口,科技再高又有何用?

    国家战略决定经济战略,经济战略决定经济政策,而影响国家战略的除了国际形势,还在于手中所掌握的科技。楚国迂腐又保守的重臣们一致认为:与其现在合纵赌一把,还不如静心发展十年,之后再图合纵,合纵不成,也可求存。

    画舫上,看着魏商白宜等人,熊荆又想起燕朝最近正在讨论的经济战略。借款30万金(甚至会更多)而不还,等于是各国大商在养着楚国,楚国的回报除了利息,自然还包含着一些政治承诺,只是,这些都只是默契,宾主双方全都避而不谈。

    “敬告大王,楚国铁价极低,行销天下,各国冶铁商贾皆要破产。”孔襄看过造府冶铁厂之后就垂头丧气,他是铁商,可他这个铁商很快就要破产。

    “不、不。”熊荆摇头,“不佞已准许各国冶铁商在楚国境内建冶铁厂。”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