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完美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十九章 龙门(第1/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编剧很重要。

    之于电视剧,编剧和剧本,堪称灵魂,之于电影,似乎没那么重要了,大家都说,导演才是一部电影的灵魂。所以很多导演都更愿意、也更向往能去拍电影,会觉得电视剧导演low,电影导演才高大上。

    剧本,编剧,只是电影的一部分,甚至对于很多大导演来说,剧本干脆就可有可无,因为大家公认,电影是声光电的综合艺术,而并非像电视剧那样,是单纯的就讲一段故事——但其实呢,穷究全球数十年电影历史,尤其是近二三十年的电影发展史,就会发现,剧本之于电影,也同样重要。

    尤其是对于一部商业电影来说,剧本,更是无比的重要。

    细观影史,但凡是大卖的商业电影,无论中外,要么是导演本身就特别擅长讲故事,要么导演干脆就是编剧出身的,要么就是导演是个非常尊重编剧的人。

    概莫能外。

    在另外那个时空,香港电影的辉煌十年时期,那些卖座的大导演们,几乎每一个都是资深编剧,王晶、徐克、吴宇森,等等。

    斯皮尔伯格特别擅长讲故事、拍故事,詹姆斯·卡梅隆是个绝对顶级的故事大师,迈克尔·贝的故事虽然讲得漏洞百出,由此博得了“爆炸贝”的雅号,但其实,他特别清楚观众爱看什么,而且故事节奏把握的相当好,再到牛叉的诺兰兄弟,等等等等。

    把视线放到国内,国师早期那些被众口一词称赞的片子,大多是改编自原著,而且即便是改编自原著,也必须由专业编剧来操刀,不能导演说怎么拍就怎么拍——道理很简单,那时候没有商业电影公司,你想拍片子,得走各地电影厂的流程,电影厂里都养着编剧呢,你要是不用编剧,不等于抢人家工作、砸人家饭碗吗?这是体制所不允许的。

    而且实话说,即便到了国师的《红高粱》在柏林拿了奖,一时间名声大噪,但是在体制内,也就是个新锐导演而已,他没那么大牌子可以为所欲为。

    所以,《红高粱》、《大红

-->>(第1/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