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完美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二九章 邀请(第4/10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直都坚持走商业电影路线的。

    然而,对于当时当下途穷日暮、影响力一年不如一年的欧洲三大电影节来说,自己因为商业电影而获得的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恰恰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

    而且自己够年轻,资历够浅,让自己去做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这件事本身就将会充满争议!

    不夸张的说,消息一旦公布出去,立刻就会吸引全球无数的关注目光。

    而且戛纳方面还能为此给出理直气壮的理由,因为《红高粱》曾经在柏林拿了大满贯,且在欧洲拥有相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说自己不够资格去评审艺术电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比起来,欧洲三大电影节根据现实情况做出的权变,就比国内要来得痛快得多——哪怕是到了今天,李谦无论是艺术电影还是商业电影,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证明了自己,但在国内拿到的奖项认可,却仍旧有限。

    2004年年初的时候,李谦和鹿灵犀、秦晶晶、朱强、韩顺章他们约好了一起去老校长家里拜年,老校长就说,羊城电影节今年又邀请了他担任评委会主席,但他推辞了,并大力推荐李谦,说应该让这帮年轻锐气又有才华的年轻人去主导国内电影节的审美趣味了,但是最终,这个提议被否定了。

    倒没说不够水平,理由是,李谦还太年轻了,再晚几年再说。

    说起这事儿,老爷子一脸惋惜和无奈。

    当然,李谦倒是觉得无所谓,反正羊城电影节那里,李谦自己的电影都懒得送过去参加,这个评委会主席,做不做的,都没多大意思。

    而事实上,除了当初《红高粱》去柏林参展,而金汉也曾一度执着地追求艺术电影的奖项认可之外,包括李谦,也包括整个明湖文化,从影视部的创业之初,就一直都是坚定地走在商业电影的路子上的。

    因为在李谦看来,衣食足始知荣辱,国内那么大一个电影市场,要是拍不出观众们喜欢的电影,反而放开大市场让好莱坞

-->>(第4/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