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司礼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九十二章 民族英雄(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炮手,重赏千金要求朝明军开炮,于是在友军畏敌不敢接近,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白杆兵与戚家军血战至最后,连兵带将全部阵亡,无一投降。

    这一战,后人称为辽左用兵以来第一血战,便是萨尔浒也不及。

    因为,这一战,打出了明军的威风,打出了明军的血性。

    这一战,也令得建奴八旗军心大乱,迫使奴尔哈赤不得不在战后为了稳定军心士气,专门用十六天时间主持法事,祭奠那数千战死的八旗军将。

    这一战,阵亡的许多将领,魏良臣其实都见过。

    那日,小校场武科会试,瓜棚中,一个个人名,至今他都不敢忘。

    万历三十七的那场武科会试,留名千古的不仅仅是阉党鹰犬许显纯,更有那一个个在最后关头,依旧勇往无前向着前方建奴冲去的英雄们。

    “杀鞑,杀鞑!”

    汉家,历来就不缺少英雄,缺少的只是一种魂魄。

    白杆兵的军魂无疑就是秦家,而秦家,在明末这个乱世,可以说是举族为大明尽忠。

    秦良玉的兄弟皆殉国,他的儿子也就是那白衣少年马祥麟也为国捐躯,甚至于秦良玉的儿媳张凤仪也战死在河南。

    知道那白衣少年是马祥麟后,良臣心中的不快再也不复,有的只是无比的尊敬。

    马祥麟,人称军中小马超,穿银铠,骑白马,勇力不亚大小曹将军。

    良臣记得,崇祯十六年马祥麟殉国前,曾给母亲写信。信中,只有一句话——“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

    做母亲的秦良玉给自己儿子的回信也只有一句——“好!好!真吾儿!”

    当年,张献忠入蜀后,已是老妇的秦良玉毅然对身边的人说道:“我兄弟二人都已为国捐躯,我一介妇人身受国恩二十年,现在不幸到了这个地步,又怎敢在晚年去侍奉逆贼?”

    摄于秦良玉的威名,张献忠至死也未入石砫一步。

    永历二年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