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司礼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百三十六章 公公救国,不是笑话(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们最不愿正视,也最想抹杀的存在。

    毕竟,阉人,自古至今都是被歧视的存在,是士大夫们最为痛恨的群体。皇亲国戚这等士大夫们鄙视的对象,都要比阉人强的多。

    可阉人们偏偏做了事,做了大事,以郑和为首的太监们下西洋,可不是外朝后来说的劳师动众,浪费国力民力,而是实实在在的为大明朝取得了财富、外交等一系列的丰收成果。

    这就更不能忍了。

    好比一个自认英俊雄壮的男人,眼睁睁的看着他梦寐以求的姑娘被一个长得跟武大郎一样、还不举的男人娶走,婚后还出奇的夫妻恩爱。

    你说,这男人受得了么?

    他甘心连那种人都比不上么?

    人走茶凉,永乐之后,一切自然而然的就被颠覆。

    手里有笔杆子,还握着修史权力的士大夫们,真正是一笔定春秋,一笔改春秋了。

    他们可以容忍权阉出现,可以容忍朝堂一时被大太监们掌握,但绝不允许永乐年间的情况再次出现。

    在他们看来,权阉再狠,做事的终归是外朝,内廷也永远无法取代外朝成为大明朝的权力中心。

    所以,他们可以接受自己谄媚权阉。

    有明一代的名臣,尤其是内阁首辅们,无一不和内廷关系紧密。但没有一个首辅愿意在他的任上开放海禁,让内廷再次下西洋的。

    这件事在他们眼里,是动摇朝廷根本的事。

    良臣相信王永寿没有骗他,刘吉祥的确不可能找外人来做海贸,一来他做不了,二来外人也不足信。

    他能信的只能是宫里头的——和他一样的太监。

    这听着是一个笑话,实际却是事实。

    海贸于当下明朝,实际就是等若改革的大事。

    明朝走到今天,商业已经极度繁荣,但阶级固化也极其严重。平民也好,贫民也好,不管哪种出身,只要走了科举道路入了仕途,那么他必然会成为士绅阶级中的一员,屁股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