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司礼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零二章 此真天子亲军也!(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些于他魏公公招兵有大功的“主任”们削掉,无疑是自毁长城。

    要明白,这些个“主任”不是单个,都是一个连着好多下线的。你要开了一个,那就是开了一批。

    一个地方的人,开了头,一个看一个,弄不好还没到扬州呢,这魏家军就能解体了。

    因而,魏公公不急,也必须要有耐心。

    ……

    前后二十八艘船,浩浩荡荡。

    岸上,数百匹战马保持着和船只同等速度缓慢而行,不急不徐。

    办海事,马军多半是无用的。

    魏公公依旧带来,为的就是等到了扬州过江后,能把他魏公公的格调打出来。

    他认为除了脖子上的大金链子可以涨逼格外,威风凛凛的马队同样也能涨逼格。

    再者,他的马队规模并不大,此番出海虽不可能有骑战,但马队的存在还是有着压迫力的。

    而且,马队也可以临时改作通讯兵使用。

    他魏公公也不可能天天呆在海上吧,有个什么命令的,总要有人跑,快速下发才行。

    “奏乐!”

    魏公公坐在椅上,看着船下的运河,心情大好之下命人奏乐。

    郑铎从京里高价雇的一百多乐队顿时敲锣鸣鼓,奏的正是一首《将军令》。

    这乐队中还藏了个戏班,唱采梅戏的,即后世黄梅戏。

    魏公公好这调调。

    太监嘛,附庸风雅就算了,弄个戏班子还是挺正经的一件事。

    “秀芝姐,这曲儿可振人心?”

    魏公公剥了一颗葡萄递到吴秀芝嘴里,待后者笑着含进嘴里后,又悄悄摸了摸一直在替自己按肩的佟佳氏的小手。

    这一按,透着无限信号。

    佟佳氏领会,手下力道一提,给了魏公公一个舒服的捏揉。

    途中不少船只对这支船队侧目而看,船上人等个个震惊,不知这是哪家兵马出行。

    两岸,亦有不少官员士绅目睹此情形,均是好奇不已,纷纷打听。

    待发现竟是内廷御马监的兵马,且还是个什么提督海事太监带的兵,顿时个个色变。

    “是不是太招摇了?”

    魏公公安然一路,威风够了,也在寻思这个问题。

    他这么高调南下,会不会叫科道给弹劾了。

    未几,却是洋洋得意,哈哈一笑道:“便是抚按官告咱的本也没用,还不如咱家的奏本下得快呢。”

    真个是有恃无恐。

    得了圣天子尚方宝剑的。

    早在十多年前,万历为了保障开矿征税不受地方阻挠,特地给外朝下了一道严厉的圣旨,旨意中说,凡外监奏本,内阁无须拟指表态,科道不许上疏驳斥。

    换言之,魏公公品衔不高,但却是口衔天宪的外监。

    所以,到了地方,理论上他是一人之下、百官之上的钦差大臣。

    甚至于,见了总督巡抚都不怕的。

    而他的题本送上京,要比地方官的题本优先呈到御前的。

    高调,就是要高调。

    要叫京里的皇亲国戚们知道,要叫万历两口子知道,魏良臣真是实心任事。

    ………

    京城中,宣党炸锅了。

    金明时出师不利,把自己给陷进去,可急坏了宣党首领汤宾尹。

    与金明时关系密切的浙党中人、刑部主事秦聚奎跳出来为金打抱不平,攻击孙丕扬结党欺君,说什么“天下大势趋赴秦人”。

    孙丕扬八十一岁了,人老成精,转手就使人痛揭秦聚奎在安徽绩溪县令任上的种种贪虐之状,秦聚奎很快就安静下来了。

    汤宾尹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但他并不心甘,召集宣党中人、御史徐大化、刘国缙、昆党党魁顾天峻及汤的门生王绍徽等人,在一起密商对策。

    李永贞受金忠所托,也参与了这次密商。

    顾天峻提出,不如发动五党中人,上疏皇帝要求吏部先把“访单”发下来,其用意无非是想知道东林党那边是如何鉴定五党中人的。

    心里有了底,才好寻求对策。

    汤宾尹却不同意顾天峻的意见,他摇头道:“不妥、不妥!孙丕扬还没老糊涂呢,虽说他八十一岁了,可头脑清醒得很,访单下发非炸了窝不可。”

    众人沉默了片刻,王绍徽道:“这样吧,我与王图是同郡,彼此还算客气,不如由我单独去拜访他,正巧家乡来人带来几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