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司礼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零九章 皇爷高兴,咱家就高兴(第3/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输入到国库,也不会流通到民间,因此,明明大明朝现在有的是白银,可看起来白银却好像都消失了。

    张居正变法时,曾改革实物收税,改以提倡白银交税,但实物税依然是大头。而且越是有钱人,就越倾向于交纳实物税,此尤以江南富户为重。原因便是在富庶的江南地区,粮食、丝绸产量高、又有漕运之便,交纳实物税很轻松。若转而交纳白银,折算下来反而不及交纳实物来的便宜。

    偏远地区的百姓因为实物过少,商品不丰富,就只能交纳白银来抵税,这些白银千辛万苦收回来,也没到国库中去,而是在地主和商人手里。

    前者把持粮食,后者则懂得利用白银和米价的差价,于是纷纷赚得盆满钵满,最后,银子就都进了银窖,退出了商业流通。

    没有硬通货币,铜钱又极度缺乏,上至朝廷,下至民间,便出现奇怪现象。

    穷,都穷。

    唯中游的地主商人富,富的流有。

    朝廷穷,边防便不利。

    百姓穷,便要寻个活路。

    内忧外患之下,这大明朝便轰然坍塌。

    因而,魏公公这次主持海事,就一个任务——搞钱,搞来大量的白银输入商业领域,输入民间,想尽一切办法使明朝的经济变得真正活跃。同时,靠这些白银从海外大量收购粮食,于西北、辽东、京畿广建粮库,缓解即将到来的天灾。

    这是个浩大的工程,想要这项工程有所见效,非二十年不能为。

    这是建立在全盘不能烂的基础上,若只建立在恢复基础上,则只需稳住长江以南便可。

    然,那死伤太多。

    陈增是个太监,做太监的有个通病,钱再多也不喜欢在手里捏着,而是无论如何也要买地置业。

    太监,对于银窖藏银是不感兴趣的。

    田产,才是公公们最喜欢的东西。

    说起来,这也是公公们心底最大的痛。

    他们为何成了太监,还不

-->>(第3/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