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商们不但本金没见着,利息也没见一个铜板。
倒不是魏公公不还他们钱,实在是眼下手头紧抽不出来,但他老人家最是讲诚信,时刻信字当头,深知人无信不立,因而哪怕盐商们不敢来找他要账,他老人家还是特意叫海事衙门把那些到期借条整理一下,旧条变新条。
总之,就那句话,只要有欠条在,这账你们难道还怕咱家赖了不成?
当然,魏公公还是很希望这些盐商能够响应海事大业,债转股的。但是人呐,越有钱越贼,公公等了两年多,这些个盐商们却是没一个主动投资的,这可把公公气的不行。要不是顾着脸面和形象,公公早就让皇军上门和他们讲一讲国际贸易理念了。
说起来,盐商们还是鼠目寸光了,但站在他们的角度看,也能理解。毕竟,钱借出去了却回不来,光有条子有什么用?发点牢骚是正常的,但除此之外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要说真的,这帮人又哪个愿意到这吴淞口来开铺做买卖?
天地良心,盐商的买卖用得着出海?
离海越远的地方才越有钱赚!
只是形势比人强,魏太监的爪牙实在是凶狠,盐商们不敢不从,便各家在特区弄了个铺面,生意嘛,真是惨淡的很。也就是勉强维持着,算是给魏太监一个面子,另外也存了想法,这魏太监的买卖兴隆起来有了钱,说不定真能还他们钱。
这种情况下,赵宝乐却跑上门要人家摊派,人家肯定不答应了。
“世上没有旧债不结举新债的道理!”
扬州最大盐商潘家在特区分铺主事的六公子发话了,这话就是说给赵宝乐听的,也是说给魏太监听的。但凡要点逼脸,你魏太监就别打盐商的主意。
赵宝乐当时也叫气着了,黑沉个脸气鼓鼓的走人。走半道却停了下来,回头就又去找人家。不是一个人去的,而是带着一队皇军官兵去的。
架势闹的很大,盐商们被吓住了,潘六公子也骇的不行,可这帮人也是鬼精,松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