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镇墓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六章 帝国的葬礼(第2/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后“吃人”,据说汉唐之世,帝王镇墓兽验收时,都要丢一个死囚进去,若能迅速被镇墓兽所杀,便说明其确有震慑盗墓贼的能力。现在使用猛兽代替活人,兵丁们推进木头笼子,里面赫然装着一只吊睛白额大虎。众人后退用拒马隔离,开笼放出老虎。然而,猛虎刚一咆哮,尚未近身,镇墓兽便摘出一支雕翎箭。秦北洋听到弓弦放开的震动声,这一拉力在七百斤以上,达到了古代最勇猛武将的极限,利箭直扎入猛虎左眼。这可怜的猛兽怪叫一声,还想再扑过来,镇墓兽射出第二箭,一箭穿心,血溅五步。

    陵墓监督拍手称赞,命人把老虎抬出去,当晚赏赐大家吃虎肉。当然,虎鞭必须留下给他泡酒,据说有壮阳之奇效。

    剩下的第九宫:点睛。

    其实,这是镇墓兽的命名启动仪式,就像成语“画龙点睛”。

    经过内务府批准,光绪帝的镇墓兽被命名为“大羿”——帝尧时代的神射手,嫦娥的丈夫,射下九个太阳的后羿。

    作为制作工匠,秦海关亲手为“大羿”点睛,毛笔沾了朱红颜料,涂上镇墓兽的眼珠。

    最后是为镇墓兽储藏动力。秦氏父子一起上阵,两人轮流转动发条,接连不断地转了七天七夜,这个动能经过“心脏”灵石的强化,加上地宫内金井的力量,足以让镇墓兽奔跑百里,逾千年而不枯竭。

    至此,大功告成。

    民国二年,西元1913年11月,在西陵梁各庄行宫停放了四年零八个月的光绪皇帝,终于下葬崇陵地宫。这年2月死去的隆裕太后,也算赶上了趟,帝后棺椁共葬一穴。珍妃则在隔壁的妃陵园入土。大清灭亡前颁布的国歌,严复作词,傅侗编曲的《巩金瓯》,最后一次奏响——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秦北洋在崇陵地宫中度过了四年零六个月,这跟光绪帝在西陵行宫停尸的日子差不多久。他在地宫中留到最后,惜别守在角落的“大羿”,看着一道道墓室门被顶门石关上。能否保存千年万载?鬼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