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镇墓兽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 重返达摩山(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三天后,东海上的清晨,太阳血流如海。

    一艘排量三百吨的小蒸汽船,驶向中日航线中间点的达摩山。阿幽坐在船头,脑后梳着一根油光滑亮的大辫子,几乎拖到船甲板。她在注视被逆光的太阳浇灌成黑色剪影的孤岛,犹如一尊浮出海面的史前镇墓兽。

    十五岁的她,面容更显细腻。胸脯微微挺起,裹着一件小碎花的青色土布袄子,就像农村的童养媳大娘子,有的已圆房做了小媳妇。

    她的身后站着阿海、脱欢、老爹……无论老幼尊卑,所有人一律管她叫“主人”。

    小蒸汽船停泊在渔港。阿海第一个登岛,接着是脱欢,当他跳下船头,吃水线都升高了一厘米。然后,“老爹”扶着阿幽走上达摩山的黑色岩石。

    岛民们聚居在渔港附近的村落里,石头垒成的古老房子,海藻覆盖屋顶,犹如长眠于海底的沉船遗骸。

    有个背着毛瑟枪的老头,曾是跟随欧阳思聪的海盗,半年前还给安娜与秦北洋等人做过艄公,驾舟送他们去上海。老头举枪指着登岛的不速之客,质问来者何人?

    阿海笑眯眯地靠近。枪响了,他躲过子弹,匕首同时割断老头咽喉。右脸的刀疤在太阳下熠熠反光,几乎没沾到一滴血。匕首被白布擦净,露出象牙柄上的七彩螺钿不再是当年的“彗星袭月”,而是太阳周围一圈白色光晕,这叫“白虹贯日”。

    达摩山上的太阳,被海水蒸腾出白虹般的光晕。岛民早已失去海盗年代的勇气,不敢再反抗。年轻力壮地上岸进城,剩下的要么头发白了,要么半大孩子。

    阿幽、阿海、脱欢还有“老爹”,望见怨妇般面朝大海的舍身崖。山上重修了尼姑庵,但已不是宋朝的原版。

    “庚子赔款的一百万两白银,就藏在这座岛上?”

    阿海摸着脸上的刀疤,十年了,一到空气潮湿的地方,疤痕深处就会痒得难受。

    “如果没被安娜转移的话。”

    “地道入口在哪里?”

    “我不知道。”阿幽没有说谎,她是主人,也无需说谎,“我们不是来找百万白银的,我们是来找一个人的。”

    刺客们放火烧了渔村。全体岛民被赶上山顶,在德国人建造的灯塔下,欧阳家族的古老石屋前。

    阿海张贴一张画像,他凭记忆画出来的:一张年轻后生的面孔,五官清秀,眉眼细长,目光甚至有些羞涩,可以上台唱社戏了。

    小木的脸。

    他很会画画,哪怕只用炭笔速写,或用毛笔白描,让人栩栩如生地跃然纸上。从前街上有画像摊儿,拍照片胶卷昂贵,画下来反而便宜,许多老人葬礼上的遗像都是这么来的。

    刺客让岛民仔细辨认这张脸年龄不过二十出头,身材瘦弱,从背后看像小姑娘,操着河南洛阳口音,擅长挖掘打洞,也会使用武器,曾被强征入北洋军。

    每个岛民看过画像,表示从未见过。脱欢揪出一个女人,用匕首对准她的咽喉:“欧阳安娜上次回到达摩山是什么时候?”

    女人哆嗦着回答,记得半年前,安娜坐小汽船上岛,分批多次运走数十个大包袱。

    不消说,必是百万白银中的一部分。

    达摩山虽不大,却有隆起的高山及悬崖,要掘地三尺掏出白银?绝非易事。

    “在这座岛上,谁跟欧阳安娜的关系最近?”

    岛民们面面相觑,但阿幽看出来了,他们不是不知道,而是不敢说。

    老规矩,脱欢的手腕微微一抖,眼前被审问的女人,已被匕首割断了喉咙。

    女人倒在欧阳家的大屋前抽搐,像只被活杀的老母鸡,鲜血流到灯塔的基座下。脱欢又拉来第二个人,十来岁的半大男孩,刚把匕首架在脖子上,男孩妈妈就跪下来,抱住刺客的裤腿:“我说!我说!安娜小姐最亲近的人,就是……”

    “说下去啊。”

    这个做妈妈的看了一眼身后的岛民,低声说出个名字:“海女!”

    “海女是谁?”

    “今天早上,你们刚来的时候,海女就不见了。”

    “还在岛上?”

    “是,这两天没有船出过海。”女人索性全倒出来,“那个不要脸的小婊子,总光着**潜水抓贝壳,妖精似地迷住了欧阳先生,还给他生了两个娃。”

    语气竟带几分嫉妒,这岛上所有女人,都以跟欧阳思聪上床为荣,丝毫不顾忌自家丈夫。

    脱欢冲进人群里寻找适龄的男孩:“两个娃呢?”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