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乱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一三章 谏草未焚(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的人脱口而出:“荒唐!荒唐!”

    有的人痛心疾首:“宝竹坡疯了!疯了!万藕舲也……实在是昏聩了!昏聩了!”

    可是,也有的人,想到了宝廷的特殊身份——不仅是翰林,还是宗室。而且。最关键的是,在他连一个举人都还没有考取的时候,就是轩亲王的最坚定的支持者了。

    荣安公主的额驸,可是——

    人们还清楚的记得,关卓凡平定了日本长逆的叛乱。“携”和樱天皇归国之时,宝廷领着一班闲散宗室,大造舆论,宣称关贝子应该越过贝勒一级,直接晋封郡王。

    宝廷吹捧关卓凡的那段话,言犹在耳,“内,扶社稷将倾之危;外,定强盟、收顺藩——这是列土分茅之功啊!国朝中兴气象大著!夏赏五德,爵以劝功。古有明训。朝廷不宜因循,若酬以王爵,则人心振奋,天下大治!”

    这一段话,被宝廷的追随者们奉为圭臬,到处宣传。

    若有人说什么“异姓不王”,这班闲散宗室便会群起攻之:“关三既入玉牒,用黄金带,就是地地道道的宗室,怎么还能说是‘异姓’?你这么说。居心何在?”

    异议者立即闭嘴。

    关卓凡那一回的功赏,虽然没有跳过贝勒,直接晋郡王,但是。“一切礼仪制度服用起居,皆用多罗郡王例”,就是说,无郡王之名,有郡王之实——“郡王待遇”。

    另外,宝廷说的“夏赏五德。爵以劝功”,直接叙进了上谕之内,还有,也是更重要的,上谕非常明确的说道,“朕考诸前史,军兴海外,未睹为将者勋业如贝子之烈也”,“虽锡以王爵,朕何惜之?”只是,“唯贝子素谨慎谦退,若骤显其于王位,必不克副其盈满畏惧之初意,不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个,“朕甚闵之”啊,只好先委屈贝子,先干一段时间的多罗贝勒再说啦。

    这道上谕,话里话外,都是承认关卓凡确实立下了“列土分茅之功”,关卓凡日后晋郡王、晋亲王,底子就是在这里打下来的。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