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了眼睛,大声说道,“我不管‘小宗入继大宗’有什么‘弊’!我不管文宗显皇帝有没有留下什么‘血嗣’!我也不管你和‘西边儿’两个皇太后是死是活!反正,就是要‘小宗入继大宗’!就是要‘小宗入继大宗’!”
有血淋淋的“大礼议”打底儿,什么“国本动摇”、“天下解体”。也吓不住慈安了——而且,刚好相反,“大礼议”闹腾的那么凶,不就是“小宗入继大宗”搞出来的吗?“小宗入继大宗”。“人心”才不“欣悦”,“天下”才不“乂安”,才会“国本动摇”,才……“诚恐天下解体,国亡无日”呢!
宫中传出的消息是,母后皇太后对着醇郡王的折子,“连连冷笑”。
待醇王得到鲍湛霖上折的消息。他脑筋再不灵光,也察觉到了自己处境的尴尬,一时之间。颇有进不得、退不得、上不得、下不得之苦。
这个时候,军机“叫起”时母后皇太后愤激“击案”的情形。也传了出来,朝野上下,莫不震动。
大多数人听了,都张口结舌,甚至有为之面色改变、举止失措的。
如果拍桌子的那位,是圣母皇太后,大伙儿还不会如此震动。因为“西边儿”的脾性,本就刚强硬朗,激动颜色,算是“情理之中”;“东边儿”的脾性,却是温和柔婉,她“击案”,真正叫“失却常度”——由此可见,母后皇太后“愤激”到了什么程度!
“老实头”真发起火来,才是最可怕的。
至此,虽未公开宣示,但“上头”对嗣皇帝人选的态度,其实已经清清楚楚了。
还有,私下底,大伙儿都有一个共识:单靠母后皇太后一人,难有如此清楚的理路,她的背后,一定还有高人指点,此“高人”谁何,嘿嘿,不必问,就用脚后跟想,也能够想的出来的。
考虑到这位“高人”同文宗显皇帝“未绝”的“血嗣”之间的特殊关系……
呃,呃!……
这种情形之下,还要不要做仗马之鸣,可真的要好好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